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h】

不同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设备仪器

2 麻醉药品及液体

3 病例选择

4 麻醉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呼吸力学指标

3 血流动力学指标

4 血气指标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单肺通气期间肺通气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采用不同的通气方式,评价其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单肺通气患者寻求合适的通气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择期行左开胸贲门癌切除术患者40例,男女不限,年龄在40~64岁之间,体重指数(BMI)18.5~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心、肺、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术前无放化疗病史,呼吸道解剖未见异常,无肺叶切除史和气管切开史。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小潮气量+PEEP组(A组),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组(B组)。两组麻醉方式均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应用 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CO、C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双肺通气时参数:潮气量8ml/kg,吸入氧流量1.5L/min,吸入氧浓度80%,呼气末正压(PEEP)为0cm H2O,吸呼比为1:1.5,调节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40mmHg,气道压上限设置为35cmH2O;单肺通气时参数:A组采用潮气量6ml/kg+5cmH2O PEEP,B组采用6ml/kg+0cmH2O PEEP,余参数设置同前。记录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于入室后(T0)、OLV前(T1)、OLV后30min(T2)、OLV后60min(T3)、OLV后90min(T4)、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5),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同时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动态肺顺应性(Cydn);并于各时点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O2],计算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率(Qs/Qt)、呼吸指数(RI)。
  结果:
  1一般情况:A、B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构成情况、输液量、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FEV1/FV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呼吸力学指标
  (1)气道平均压(Pmean):与A组比较,B组T2、T3、T4、T5时, P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 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动态肺顺应性(Cydn):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动态肺顺应性在T2、T3、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T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气道峰压(Ppeak):与A组比较,B组气道峰压在TI~T5各时点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血流动力学指标:A、B两组患者各时点CO(心输出量)、CI(心指数)、SV(每搏量)、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血气指标
  (1)动脉氧饱和度(SaO2)、PH值、呼吸指数(RI)、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两组患者在T0~T5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动脉氧分压(PaO2):A、B两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在T1、T3、T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A、B两组患者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在T0、T2、T3、T4时,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T1、T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氧合指数(OI):A、B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在T1、T3、T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肺内分流率(Qs/Qt):A、B两组患者的肺内分流率在T1、T5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单肺通气时,与小潮气量+PEEP通气模式比较,PRVC模式对肺内分流、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无明显影响,但其气道峰压更低,可能有利于降低单肺通气患者术后肺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