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6h】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对象及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的目的:1、早期获得完全缓解,对获得长生存非常重要;2、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初始治疗的目标是为了在可耐受的情况下,早期获得完全缓解。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有3种:1、传统化疗,如使用MP、VAD等方案;2、移植,包括自体及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新药的应用,目前主要指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是通过稳定细胞周期抑制蛋白降解并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肿瘤细胞对蛋白酶引起的促凋亡比正常细胞更加敏感,代表药物是硼替佐米,2003年和2004年在美国和欧洲用于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2005年开始应用于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国外已有报道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总有效率及CR+nCR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化疗,国内暂无相关报道。 研究目的: 了解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期望通过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初始治疗的疗效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VD方案化疗的31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接受VADM方案化疗的34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显效时间和副作用。 结果: 1.VD组和VADM组有效率比较: ①疗效评价均在完成4疗程化疗时进行,结果总有效率(CR+nCR+PR+MR)在VD组、VADM组分别为87.1%及76.5%,P=0.346;CR+nCR率在VD组、VADM组分别为48.4%及5.9%,VD组明显高于VADM组,P<0.001。 ②VD组总有效率在IgG型、IgA型、轻链型分别为75.0%、100.0%、100.0%,各亚型间比较P=0.160;CR+nCR率在IgG型、IgA型、轻链型分别为43.8%、75.0%、45.5%,各亚型间比较P=0.621.VADM组总有效率、CR+nCR率在IgG型、IgA型、轻链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VD组与VADM组各亚型总有效率比较,IgG型、IgA型、轻链型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亚型CR+nCR率比较,IgG型、IgA型、轻链型的P值分别为0.113、0.009、0.101,IgA型VD组的CR+nCR率明显高于VADM组。 2.VD组与VADM组显效及最佳疗效时间比较 ①VD组中位显效时间为1疗程,开始显效均发生于2疗程内,VADM组中位显效时间为2疗程,VD组在1疗程显效的比例明显高于VADM组,P=0.002。 ②VD组中位达最佳疗效时间为2疗程,VADM组中位达最佳疗效时间为4疗程,VD组在1疗程、2疗程时达最佳疗效的比例均明显高于VADM组,P值分别为0.001及0.029,VD组在3疗程后达最佳疗效的比例明显低于VADM组,P<0.001。 3.VD方案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VD组31例患者中,有7例(22.6%)存在肾功能不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前患者中位血清肌酐为264.0(184~869)umol/L。中位接受VD方案4疗程后,2例疗效达nCR,5例PR,总有效率100.0%,与24例肾功能正常患者83.3%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550)。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VD方案,主要副作用:乏力、腹泻、发热、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等的发生率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未见增加。 4.VD组与VADM组副作用比较 VD组最常见的副作用依次是乏力(64.5%)、腹泻(61.3%)、周围神经炎(51.6%)、发热(32.2%)、感染(29.0%)、血小板减少(25.8%)、便秘(19.4%)。乏力、腹泻、周围神经炎等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程度较轻。VADM组最常见副作用依次是粒细胞减少(82.4%)、感染(38.2%)、呕吐(20.6%)、脱发(20.6%)、血小板减少(14.7%)。VD组与VADM组副作用比较,VD组副作用程度较轻,患者易耐受,VADM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P<0.001),且VADM组4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持续时间较长。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但VADM组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有30.8%患者发生3-4级感染,VD组感染程度大部分为1-2级,发生感染的患者中仅有11.1%患者发生3级以上感染。 结论: 1、VD方案疗效确切,总有效率87.1%,CR+nCR率48.4%,VADM方案总有效率76.5%,CR+nCR率5.9%,VD方案CR+nCR率明显高于VADM方案,VD方案缓解质量明显较VADM方案高。 2、VD方案显效及达最佳疗效快,中位显效时间为1疗程,中位达最佳疗效时间为2疗程,VADM方案中位显效时间为2疗程,中位达最佳疗效时间为4疗程,VD方案显效及达最佳疗效时间明显较VADM方案快。 3、VD方案在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效率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别,副作用未见增加,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VD方案过程中肌酐水平随疾病的控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硼替佐米不需减量。 4、VD方案常见非血液学副作用包括乏力、腹泻、周围神经炎、感染、一过性发热等,血液学毒性主要为血小板减少或白细胞减少,副作用大部分程度较轻,易耐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