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孕期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6h】

不同孕期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关联的出生队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

1 前 言

1.1 早产流行现状和危害

1.2 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现况

1.3 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的关联受到关注

1.4 本研究拟要解决的问题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现场调查与样本采集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 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分布情况

3.2 孕期25(OH)D水平在妊娠不同时点的动态变化

3.3 不同时期孕妇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暴露因素与维生素D缺乏的单因素分析

3.4 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多因素分析

3.5 孕期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的关系

4 讨 论

4.1 不同孕期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与季节关联

4.2 不同孕期维生素D水平的动态变化

4.3 维生素D缺乏受多种因素影响

4.4 不同孕期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的关联

4.5 维生素D与早产关联的可能机制

4.6 本研究的优点

4.7 本研究的不足

5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历及学业

致谢

综述: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关联的机制

1 孕期维生素D缺乏全球流行状况

2 不同孕期维生素D水平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

3 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关联的可能机制

4 小 结

5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
  早产(preterm birth,PTB)的定义是妊娠满28周到不满37周分娩者。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出生后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特别是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具体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早产是一种多因素综合征,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和炎症等。
  维生素D(VD)影响早产的发生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和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途径。目前为止,关于孕期维生素D与早产关联的研究结论上不一致,且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而关于同一孕妇孕期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妊娠时期的水平变化及与早产关联的研究更是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釆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设计检测育龄妇女孕早、中、晚期维生素D水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孕期维生素D缺乏对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关键期问题,为降低早产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是以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为基础,开始于2013年5月,截止到2014年9月,收集有关孕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问卷(年龄、孕龄、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等)、既往妊娠史(妊娠次数、不良妊娠史等),孕期补充含VD补充剂情况,妊娠合并症及胎儿出生结局资料等信息。本研究从该队列中随机选择801人收集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孕早、中、晚三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20ng/ml为分界点将25(OH)D水平分为缺乏和不缺乏组,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ANOVA)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期维生素 D缺乏的影响因素;分别以20ng/ml和30ng/ml为分界点将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以维生素D分组为不足组作为参照,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与总早产、自发性早产及医源性早产发病风险的关联。控制年龄、孕前BMI、血清收集季节和孕周等影响孕期维生素D水平的变量后,采用stata10.0分析维生素D与早产发生风险的非线性关联。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研究队列中,25(OH)D水平在不同时点存在变化:孕中期水平最高(平均为29.1±12.1ng/ml,缺乏率最低为25.5%),孕晚期水平其次(平均为20.1±9.7ng/ml,缺乏率为59.6%),孕早期水平最低(平均为19.2±8.4ng/ml,缺乏率最高为60.9%);孕早、中、晚期维生素 D水平均存在季节差异:血清收集季节为夏秋季组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冬春季组(P<0.001);本研究发现除了季节对孕期维生素D水平影响外,年龄≥30岁是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的保护因素,孕前BMI≥24kg/m2会增加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年龄≥30岁、初次妊娠是孕晚期维生素D缺乏的保护因素;血清收集季节在夏秋季、孕期补充含VD的孕妇孕早、中、晚期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均显著降低;与维生素D不足组相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和孕晚期维生素D缺乏和充足组早产的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加(孕早期OR值及95%CI分别为:0.89(0.40~1.98)、0.26(0.03~2.04);孕晚期分别为:0.82(0.23~2.98)、3.48(0.90~13.48));孕中期维生素 D缺乏组总早产以及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总早产:4.00(1.46~10.94);自发性早产:2.63(1.12~6.16);医源性早产:10.48(1.34~81.71)),且两者存在非线性关联(P=0.026):当维生素D水平小于20.2ng/ml时,早产风险显著增加;当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在20~24ng/ml时,早产的发生风险最低;当超过24ng/ml时,早产风险趋于平缓。
  结论:
  研究队列中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特别是孕早期和孕晚期;研究队列中,孕期和季节对25(OH)D水平有影响;年龄、孕前BMI、妊娠次数、血清收集季节、补充含VD补充剂等均对孕期维生素D有影响;研究队列中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总早产以及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发生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