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6h】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沈从文小说悲剧意识分析

(一)湘西小说的宿命悲剧:《边城》、《初八那日》

(二)劳动人民的社会悲剧:《丈夫》《萧萧》

(三)城市小说的病态人生的悲剧:《八骏图》

第二章沈从文小说悲剧的特点

(一)叙述方式的特点

(二)情节结构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的特点

第三章结语

注释与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从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沈从文现象”,是20世纪中国具有独特色彩与内涵的思想文化现象。当然,沈从文研究并非起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沈从文先生其人其文的研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己发生。 沈从文先生用冲淡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湘西世界,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但是他背负了人生太多的悲剧体验,无可避免的将这种体验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出来,对悲剧表现的偏好是作家悲剧意识的反映。对于悲剧表达的方式,他采用了传统的“以微笑表现痛苦”,在微笑下面掩藏着深刻的悲剧意识。沈从文认为人生的悲剧感若是能加以节制的表现,就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轻松的调侃、诙谐的打趣,带上了强烈的喜剧色彩,但喜剧之下掩藏的却多是悲剧的主题。人们通过悲剧看到的不仅仅是人物的悲观失望和痛苦遭遇,使自己体会到命运弄人的无奈,同时也看到他们的灾难是与社会和民族的不幸相关的。 沈从文的小说悲剧意识分为湘西小说的宿命悲剧意识、劳动人民的社会生存悲剧意识和城市小说中的病态人性的悲剧意识三类。从开篇翠翠母亲的死亡留下女儿到结尾翠翠不得不在等待一个难以预料的结局,这本质上是一个宿命的悲剧,小说中的人物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生命悲剧。在封建宗法关系和近代文明对湘西人本真生活状态的冲击下,湘西劳动人民的生存境遇是悲惨的,描写生活在多重压抑之下的人们不但经济上陷入困顿,精神上也已完全失去自我和灵魂的尊严。沈从文的都市题材小说大多是揭露都市人生存的种种异化现象,对都市文明中文化人的病态的文化心理和生存状态进行描述,尤其是针对教授、绅士、大学生等所谓都市社会的精英。其次分析沈从文小说悲剧意识的特点。第一是在叙述方式上,沈从文的小说注意避免尖锐的矛盾冲突,并且呈现出善与善的同极性。沈从文的小说主人公是在生活中无奈或不自觉地接受着悲剧的命运,少有主动抗争的行为和精神上有力的超越。他的悲剧往往没有明显强烈的矛盾冲突,在矛盾上多数是善与善的冲突,是人的生命、人性以及文化自身内在因素的冲突,呈现出矛盾的同极性。第二,沈从文在情节设置上注重偶然性而非必然性,他认为悲剧就是“生活本身”,就是“偶然”,就是“不凑巧”。并且常常在一种和谐平静的叙述中加入情节突转的因素,通过由内向外弥漫出的情感和情绪推动情节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倾向。第三,沈从文的小说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注意遣词造句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偏爱通过叠音词和对仗、排比等节奏感强、情感表现功能明显的句式来追求音乐节奏和旋律美,呈现出淡雅纯净的诗意抒情风格。诗歌语言的节奏和旋律,契合了沈从文悲剧的情绪性特征,使之自然透露出一种情感的悲凉。 沈从文是一个在都市寻求知识与理性的乡下人,致力于展示湘西之美、人性之美,但是对城市和乡下人的生存方式的双重失望使沈从文在刻画美好世界的同时加入了悲剧特色,从而形成了一种看似平静,实则交织着动荡与变化的挽歌情调。作家正是要从这些悲剧中,呼唤人们最本真的生命活力,激起人们内心蓬勃的生活热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