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6h】

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第一章ABO抑制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1.前言

2.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附图

第二章ABO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1.前言

2.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附图

第三章ABO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1.前言

2.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血管内皮细胞(VEC)在血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将引起多种炎症和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些重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防治这些疾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血管形成(angiogenesis)在生理过程(如胚胎发育)和病理过程(如肿瘤生长、动脉粥样硬化)中都起到关键作用。新血管形成与内皮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是促进新血管形成的关键因素,但是两者关联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搞清。 从化学遗传学的角度,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现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的新关键因子,因此可为阐明上述科学问题提供实验证据。先前的研究证明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在此条件下,6-氨基-2,3-二氢-3-羟甲基-1-4-苯并口惡嗪衍生物(ABO)能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因此推断ABO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剂和血管形成促进剂。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从化学遗传学角度,以小分子化合物ABO为工具,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血管形成以及两者关联的分子机制。为血管退行性重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线索和靶点。 已知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redox)在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参与redox的成分包括:线粒体、活性氧(ROS)、NADPH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等。因此,本论文首先研究了ABO对redox信号分子的调节机制。随后研究了在ABO的作用下,其它与凋亡和成血管密切相关的分子(如: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PC-PLC)、P53、膜整连蛋白β4、核因子κB(NF-κB)以及H-ras)的变化情况。 研究内容: 1.ABO抑制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2.ABO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3.ABO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方法:1.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提取和培养参考Jaffe EA et al的方法[Jaffe EA et al,1973]2.细胞凋亡检测:1)MTT检测细胞存活率2)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3)吖啶橙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凝集及片断化4)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3.体外血管形成检测:Matfigel方法,参考[Kureishi Y et al,2000]4.体内血管形成检测:鸡胚尿囊膜(CAM)方法,参考[Ribatti et al,1997]5.体外细胞迁移检测:平面单层细胞损伤愈合实验,结合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参考[Bürk,1973;Vasvaxi et al,2007]6.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利用荧光探针(TMRM)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参考[Falchi et al,2005]7.ROS检测:利用荧光探针(DCHF)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检测8.NADPH氧化酶活性检测:参考Li et al的方法[Li et al,2002]9.SOD活性检测:利用SOD检测试剂盒10.NO含量检测:利用NO检测试剂盒11.eNOS活性检测:利用eNOS检测试剂盒12.PC-PLC活性检测:参考吴兴中等人的方法[Wu et al,1997]13.细胞内蛋白分布及表达水平检测: 1)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检测P53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分布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膜整连蛋白β4和H-ras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ABO抑制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去除血清和FGF-2的条件下,ABO(50-200μM)处理血管内皮细胞24h,HIYVEC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图2,p<0.05),其最佳浓度为50μM,因此在以下研究中均用该浓度处理血管内皮细胞。用ABO处理细胞12和24h,凋亡小体明显减少(图3);吖啶橙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表明,ABO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图4和图5,p<0.05)。 2.ABO促进血管生成2.1体外Matrigel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去除血清和FGF-2的条件下,ABO以时间依赖的方式(24-96h)明显促进血管生成(图6,p<0.01);存在FGF-2(70ng/mL)的条件下,ABO和FGF-2可协同促进血管生成(图7);仅有存在血清(20%,v/v)的条件下,ABO不能促进血管生成(图8);血清(20%,v/v)和FGF-2(70ng/mL)都存在的条件下,在培养后期,ABO促进血管生成(图9)。 2.2体内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实验显示,ABO(20nmol/100μL)促进血管网形成(图10,p<0.05)。 2.3单层细胞损伤愈合实验结果显示,ABO以时间依赖的方式(6-24 h)显著促进细胞迁移(图11,p<0.01)。 3.ABO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3.1用ABO处理细胞12和24 h,可以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图12和图13,p<0.05)和细胞内ROS水平(图14和图15,p<0.05)。 3.2用ABO处理细胞12h,可以明显降低NADPH氧化酶(图16,p<0.05)和PC-PLC的活性(图19,p<0.05),但对SOD的活性没有影响(图17,P>0.05)。 3.3用ABO处理细胞12h,明显增强eNOS的活性(图18B,p<0.05)并增加NO含量(图18A,p<0.05),但是处理6和24h,eNOS的活性和NO释放量没有变化(图18)。 3.4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用ABO处理细胞6和12h,NF-kB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未观察到NF-kB的核移位现象(图23);用ABO处理细胞24 h,明显抑制P53蛋白的表达并阻止了P53的核移位(图20,p<0.05)。 3.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用ABO处理细胞24h,明显抑制P53蛋白(图21B,p<0.05)和膜整连蛋白β4的表达(图22B,p<0.05),但是用ABO处理12h,P53和膜整连蛋白β4的表达均没有变化(图21A和图22A,p>0.05)。用ABO处理细胞12和24h,均明显抑制H-ras蛋白的表达(图24,p<0.05)。 结论: 1.ABO明显抑制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2.ABO有效促进血管生成。 3.在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的条件下,ABO通过稳定线粒体膜电位,防止超极化,维持线粒体的功能,同时通过降低NADPH氧化酶的活性,抑制了细胞内过高的ROS水平而有效抑制了细胞凋亡,并促进了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此外,ABO还通过增强eNOS的活性使NO的含量上升,进一步加强血管生成作用。 4.ROS、PC-PLC和p53之间有密切联系且均与线粒体相关。ABO很可能通过影响这一条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相关因子,即控制ROS的水平,抑制PC-PLC的活性以及P53、膜整连蛋白β4和H-ras蛋白的表达,抑制了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诱导的HUVEC凋亡并促进了血管形成。说明ABO是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血管形成和两者关联机制的有效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