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空间正义视角下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安排——以苏州市为例
【6h】

空间正义视角下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安排——以苏州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1、城镇化

(五)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六)拟解决的问题

(七)研究框架

一、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正义

(一)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空间正义的重要性

(二)制度在实现空间正义中的地位

二、苏州城镇化过程中的制度供给

(一)户籍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

(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三)“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制度

(四)生态补偿制度

三、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空间正义面临的挑战

(一)外来人口的管理

(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三)农民市民化

(四)生态危机

(五)土地资源的利用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苏州实现空间正义的制度创新

(一)农民市民化:制度创新

(二)完善就业服务制度

(三)创新生态保护制度

(四)健全土地规划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空间正义原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导向。苏州作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作为国家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先前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中,通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三集中”、“三置换”和“三大合作”制度以及生态补偿制度等改革与实践,为苏州人民公平、平等地共享城镇化成果创造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然而,面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苏州遭遇外来人口管理问题、失地农民再就业难题、农民市民化难题、生态危机、土地资源利用困境等挑战,如何实现空间正义成为一个新的难题。苏州可通过推进以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市民教育制度构建为内容的农民市民化方面的制度创新,通过完善就业服务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健全土地规划制度等等,来推进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空间正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