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研究
【6h】

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国内外慢性炎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慢性炎症反应机理

2.慢性炎症相关病变

二、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理论依据

1.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热毒”征象

2.内生热毒与“慢性炎症”的相关性探讨

3、“热毒”的基本治则治法

三、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要点探析

1.清热解毒法的一般运用规律

2.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的相关配伍

3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运用

4几种清热解毒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黄芩苷、绿原酸影响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引言

一、抗血管生成的体内实验研究

实验一 鸡胚绒毛尿囊膜法(CAM法)观察黄芩苷、绿原酸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二、抗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实验二 MTT法观察黄芩苷、绿原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实验三 黄芩苷、绿原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实验四 黄芩苷、绿原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

实验五 明胶酶谱法检测黄芩苷、绿原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MMP2、MMP9的影响

论文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理论部分目的在于探讨内生热毒与慢性炎症的相关性,提出慢性炎症相关病变从热毒论治的思路;总结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治疗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部分以慢性炎症相关病变之一血管生成为靶点,研究清热解毒代表中药黄芩主要成分黄芩苷、金银花主要成分绿原酸对这一事件的影响作用,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为清热解毒法实质的阐释提供科学的支持。 研究方法: 理论部分以文献研究为主,全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深度挖掘中西医不同领域理论内在联系,归纳出病理共性和治疗规律。实验方案分为体内和体外两部分,体内部分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为模型,观察药物黄芩苷、绿原酸对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体外实验主要通过观察黄芩苷、绿原酸对血管生成不同环节(血管内皮基底膜的降解、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管腔形成过程)的影响作用,来评价药物是否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活性。具体方法为: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常规培养,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药物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人工基质胶法观察药物对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明胶酶谱法检测药物对内皮细胞分泌MMP9、MMP2活性的影响。实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研究结果: 本研究理论上对慢性炎症的内涵进行了全面总结,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情况,重点阐述了慢性炎症相关病变尤其是血管生成的相关背景;从内生热毒与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各自特点,展开对二者相关性的探讨,总结了内在联系和规律;并由此进一步论述了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炎症相关病变的用药规律。 实验部分的总结如下:1、体内实验即CAM法发现,无论黄芩苷还是绿原酸,各个浓度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黄芩苷(浓5度0.01、0.1、1mM的抑制率分别为53.33%、66.67%、73.33%)呈现浓度依赖性。2、MTT实验表明,黄芩苷可以抑制Ea.hy926的增殖,OD值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个浓度(1、0.1、0.01mM)下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9.976%、70.78%、71.01%;绿原酸高浓度(1 mM)能够抑制细胞增殖,OD值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无浓度依赖性。3、对划痕实验中各组细胞迁移率的统计数据来看,以姜黄素作对比,黄芩苷各个浓度(1、0.1、0.01mM)迁移率分别为20.67%、8.67%、97.33%,呈现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绿原酸各个浓度(1、0.1、0.01 mM)迁移率分别为60.67%、1.0067%、1.2467%,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4、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组的迁移细胞分别为29±4、41.8±17.12、36.7342.8±6.98、76.6±7.7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绿原酸组的迁移细胞分别为11.8±3.03、26.8±5.68、85.6±13.24、99±7.8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在内皮小管形成实验中,高浓度黄芩苷、绿原酸(1mM)对Ea.hy926形成的内皮小管具有抑制和断裂作用。6、明胶酶谱实验中,黄芩苷有效地抑制了Ea.hy926分泌的胶原酶MMP-9、MMP-2,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其中以MMP-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绿原酸的高浓度(1mM)能明显减弱MMP9、2的负染条带,低浓度差异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