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
【6h】

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的内在机制分析

2.1 初次收入分配的二个层次

2.2 宏观机制分析

2.3 微观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的实证分析

3.1 计量模型

3.2 初次收入分配的指标选取、估算和数据来源

3.3 技术进步的指标选取、估算与数据来源

3.4 其它变量估算和数据来源

3.5 计量方法和主要结果说明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善初次收入分配以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潜力

4.1 落后省份“弯道超车”的政策选择

4.2 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以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潜力

4.3 改善劳动者内部收入分配以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潜力

4.4 “中国悖论”及其政策意义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初次收入分配可分为宏观初次收入分配和三大主体内部初次收入分配二个层次,本文从“宏观初次收入分配”中选取“劳动收入占比”,从“三大主体内部初次收入分配”中选取“劳动者内部初次收入分配”,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两者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宏观上,劳动收入占比对技术进步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降低因为降低了消费水平而不利于创新,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降低和资本收入占比提高因为提高了企业可用资本量而有利于创新。劳动者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会通过降低居民消费而不利于创新,另一方面却会提高居民储蓄增加积累的基础而有利于创新。劳动收入占比、总体劳动者内部收入差距与技术进步之间都呈现出倒U关系。最后,对任何经济体而言,技术进步是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微观上,对代表性企业来说,单一要素剩余索取分配都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内生能力,劳动者与物质资本联合剩余索取分配模式才能最大提高企业内生能力。适度企业内层级收入差距能节省监督成本和新进入者的虚报成本,但层级收入差距过大则会产生大量的影响成本、行政成本和合作激励损失。代表性企业内劳动收入占比、劳动层级收入差距与企业内生能力之间也呈现出倒U型关系。对代表性企业而言,能迅速成长的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实证方面,本文选取TFP增长率、TFP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以下简称“贡献率”)分别作为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潜力的替代指标。通过选取中国20省5期截面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初次收入分配对TFP增长率和“贡献率”非常显著。劳动收入占比对TFP增长率和“贡献率”的影响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最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优”劳动收入占比为53%;基尼系数对两者的影响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