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肿瘤MVD与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6h】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肿瘤MVD与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螺旋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研究中的价值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定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并探讨CT灌注成像和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 材料与方法: 1、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间,经胸部X线片或胸部CT常规扫描发现肺部孤立性肿块而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灌注成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前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灌注扫描后1-2周内手术,且手术记录及病例报告完整(包含清扫淋巴结转移情况)。符合条件的周围型肺癌共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4.3岁;病变直径1.8~6.4cm,平均3.7cm;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26例(鳞癌10例,腺癌12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内分泌癌1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鳞癌13例,腺癌14例)。 2、采用SIMENSE Sensmion 16螺旋CT,首先行常规平扫,选取并确定病灶最大中心层面及相邻层面共4层为灌注层面,应用 Toggling-table技术(固定多层),采用cine模式行首过期灌注扫描,当病灶直径<3cm时层厚选用3mm,当病灶直径≥3cm时层厚选用6mm。扫描参数:120KV,80mA,扫描时间O.5s/圈,数据采集时间30s。非离子对比剂(300mgI/ml)40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速率4ml/s,延迟6s扫描。 3、将扫描后获得的原始图像输入Volume Wizard工作站:利用随机软件DynEva分析,通过勾画感兴趣区获得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v Curve,TDC),计算感兴趣区的灌注强化指标:强化峰值(peak height,PH)、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ss/aorta,M/A)、灌注值(perfusion value,PV)。 4、53例手术病例的组织标本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标记生物素链亲和素法)进行染色,采用目前常用的Weidner方法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 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O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CT灌注强化指标、肺癌MVD等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或t’检验。用直线相关分析评价各CT灌注强化指标与肺癌MVD的关系。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组织学方法MVD和CT灌注强化指标PV评价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选择各自的最佳诊断界值。 结果:1、53例肺癌CT增强扫描,依据以淋巴结短径>10mm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0.4%,符合率为77.4%。 2、本组肺癌MVD计数为(53.47±18.81),淋巴结转移组MVD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4.69±16.34, 42.67±1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肺癌CT灌注强化指标PH、M/A、PV均与MVD呈正相关,其中PV与MVD的相关系数最高(r=0.716,P<0.01)。 4、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灌注强化指标PH、M/A、PV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原发肿瘤大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利用ROC曲线分析,MVD、PV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Z分别为O.828、0.849,P>0.05);当以MvD>52个/0.74mm2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81.5%,诊断符合率为81.1%;当以PV>1.52ml/min/ml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85.2%,诊断符合率为84.9%。 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强化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肺癌血管生成活性,并能提供较准确血流灌注的定量信息;CT灌注强化指标PV及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的关系,PV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该方法较病理组织学方法更具有优越性,在指导肺癌患者的治疗、评价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