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变化的研究
【6h】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南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β淀粉样前体蛋白与弥漫性轴索损伤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按组织学用改进的Marmarou等的自由落体法建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模型,将SD大鼠21只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按损伤时间的不同,将损伤组进一步分为伤后0.5h、6h、12h、24h、48h、72h组,每组3只大鼠。损伤组大鼠致伤前行气管插管,伤后接小动物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大鼠于伤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取材,随后行常规HE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神经元的表达。对照组仅行头皮切开。 结果:1、大鼠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和抽搐。2、损伤大鼠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检查见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分布于皮层、胼胝体、脑干等部位的脑挫伤灶。3、在DAI后30分钟,观察到了微管的丧失,尔后相应部位快速轴浆运输物质APP聚集,自伤后半小时始,脑组织内各结构逐渐出现APP阳性表达,在伤后24小时表达达到高峰,APP免疫组化法较敏感,阳性反应轴索最多见于脑干锥体束,伤后24小时,轴索断裂征象最为常见,多数阳性表达神经元胞体为梭形和锥形,散见椭圆形和多边形,说明为损伤神经元 结论:1.成功复制了自由落体致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 2.DAI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轴索损伤常见部位在脑干和胼胝体和大脑皮层。 3.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即有增加,增加趋势呈波动性,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不同,β-APP作为反应蛋白有望用于检测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