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活在别处——顾城的“逃避”与“返乡”论
【6h】

生活在别处——顾城的“逃避”与“返乡”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离开——顾城的“逃避主义”

一、自我与世界的紧张关系

二、顾城的“逃避主义”

三、迁徙或逃避与“在别处”的写作

第二章归来——顾城的“返乡”

一、还乡!——诗意地栖居

二、切近“本源”——顾城的“香草”与“美人”

三、追寻之路——理想洪荒中诗人的“诺亚方舟”

第三章以墓为床——彻底的“逃避”与“返乡”

一、最后的幻灭

二、死亡的礼物

三、前行的灵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篇论文以顾城逃避“此在”的世界和生活、追寻“在别处”的人生为着眼点,将顾城的一生看作一次“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的流动的生命行程,试图在诗人“离开”和“归来”的行程中廓清诗人生命和诗歌的路途,以此接近诗人生存的本质。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逃避-离开、返乡-归来、死亡-终点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对顾城诗歌作品的品评与细读,试图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来理清顾城的生命以及诗歌走过的行程。 第一章,立足于顾城与世界的紧张关系,通过对顾城“逃避”的几种形式的分析,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考察“逃避”本身对顾城诗歌形态的形成造成的影响。当顾城与世界对抗时,他选择从这个世界逃出去,离开此在的生活。顾城一生中有三次比较重要的“逃避”过程:流放乡村,回到城市和移居国外。正是这三次逃避造就了顾城诗歌的基本形态。此部分结合作品对顾城诗歌形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从顾城诗歌的精神追求层面入手,反观其生命和诗歌“回归”的历程。顾城总是在追求“在别处”的人生,那是他的精神故乡,他一生寻找和要返回的就是这个故乡,这个贴近他生命的“本源”。这个故乡如同一个“乌托邦”,有着自己的秩序,那是顾城心中完美的生命的逻辑。为了到达这个故乡,诗人历尽辛苦,乘着他的“诺亚方舟”,以梦为帆,伴着希望和失望,挣扎航行在无边的汪洋。此部分试着对诗人返乡的航程做出理解和阐述。 第三章,将研究顾城无法避开的“死亡”引入。“死”是顾城生命和诗歌行程的终点,同时也构成了前两部分论述内容共同的指归。“死”既是顾城命定的悲剧命运,也是顾城缘于“诗人之职”的主动选择。死亡是礼物,解决了他生活中的许多悖论和矛盾,让他的“逃避”变得彻底,让他的“返乡”到达永远。这让他的死亡和追寻都变得富有意义。 通过这三部分的论述,顾城作为一个兼有出发感和归来感的诗人的牛命以及诗歌创作的行程变得清晰。虽然宏观角度的论述可能会忽略顾城诗歌中丰富细微的体验和感受,但我仍旧愿意在顾城流动的生命中去抚摸,探寻诗人独特的艺术人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