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丝素纳米颗粒-L-天冬酰胺酶结合物的生物合成及体外评价
【6h】

丝素纳米颗粒-L-天冬酰胺酶结合物的生物合成及体外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结论

四、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蚕丝丝素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L-天冬酰胺酶针剂是治疗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此抗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抗蛋白酶水解能力弱、机体内半衰期短以及副作用较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利用重要的经济昆虫-家蚕(Bombyx mori.)丝蛋白研制丝素纳米颗粒,探讨作为L-天冬酰胺酶药物缓释载体的可行性。以丝素纳米颗粒为载体,分别以戊二醛和碳化二亚胺为交联剂,制备二种丝素纳米颗粒-L-天冬酰胺酶生物结合物(即修饰酶)。以未经修饰的自然酶为对照,对这种酶生物结合物作了较为系统的体外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的修饰酶,其最适酶修饰反应条件为0.75%戊二醛、交联时间5h、交联温度4℃以及酶与丝素纳米颗粒比7~8:1(U/mg)、酶活性基团保护剂L-天冬酰胺的浓度2.0mg/mL;而用碳化二亚胺为交联剂制备的修饰酶,其最适酶修饰反应条件分别为0.75%碳化二亚胺、交联时间9h、交联温度25℃以及酶与丝素纳米颗粒比8:1(U/mg)、酶活性基团保护剂L-天冬酰胺的浓度3.0mg/mL。两种方法所得到的修饰酶活性回收率分别为43.7%和32.9%;L-天冬酰胺酶游离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22.346×10-3 Mol·L-1,而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的修饰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app)=14.665×10-3 Mol·L-1,以碳化二亚胺为交联剂的修饰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app)=9.117×10-3 Mol·L-1,修饰酶较游离酶表观米氏常数均有降低,说明L-天冬酰胺酶经丝蛋白纳米颗粒修饰后与底物L-天冬酰胺的亲和性有所提高;这二种修饰酶热稳定性较游离酶有明显提高,最适pH值范围加宽为6.0~8.0,最适反应温度提高10℃,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明显增强,体外半衰期分别为近50h和近65h,较游离酶3h大大延长。这些结果表明经丝素纳米颗粒连接以后,L-天冬酰胺酶生物结合物能较好地克服自然酶制剂许多常见的缺点,具有一定的潜在研究与开发价值。这项技术有可能为新型抗癌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