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6h】

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1.1.1时代与哲学的互动

1.1.2生存与哲学的融通

1.1.3马克思与人生存的现代境遇

1.2生存论研究综述

1.2.1文献回顾

1.2.2本文研究概况

第2章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的阐释

2.1哲学生存论话语系统术语的厘定

2.1.1生存

2.1.2生存论

2.2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基本思想

2.2.1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建构基础

2.2.2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生存维度

2.2.3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思维范畴

第3章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民生内涵及其意义

3.1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民生内涵解读

3.1.1谋求民生是马克思学说历史使命的实质

3.1.2关注民生是马克思学说主体理论的体现

3.1.3保障民生是马克思学说本我劳动的要求

3.1.4完善民生是马克思学说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3.2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现实意义

3.2.1重建人与自然的共生依存

3.2.2构筑人与人的新型和谐

3.2.3提升人的生存条件与能力

3.2.4拓展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第4章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的中国化

4.1马克思实践生存论发展的辩证思考

4.1.1生存处境与生存观念跃迁

4.1.2实践生存论视角下的哲学转向

4.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生存论阐释

4.2.1毛泽东思想的实践生存论阐述

4.2.2邓小平理论的实践生存论审视

4.2.3“三个代表”的实践生存论诠释

4.2.4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生存论解读

第5章当代中国民众生存困境及解决的基本对策

5.1当代中国民众生存困境的表现形式

5.1.1自然生态的失衡

5.1.2社会生存的失调

5.1.3人口膨胀的压力

5.1.4经济水平不发达

5.2解决当代中国民众生存困境的基本对策

5.2.1奠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5.2.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5.2.3提升人的生存价值理念

5.2.4构建人生存可持续发展模式

5.2.5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人是一种具有实践生存本性的特殊存在者。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生存的基础和本质,人类是在实践中解决自己生存的问题。基于人生存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洞观到人的生命活动以及整个生活世界的实践特质,形成生存实践观;而且依据生存实践规,开创了实践生存论之先河。从此,对人类和个人生活的关切成了哲学的主旋律。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而展开。 本文本着“面向事情本身”的原则力求透彻地剖析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对解决当下国人生存困境的当代价值。其一,文章阐释了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基本思想,并对其进行民生内涵解读,凸显出马克思哲学中最为当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存论维度,表明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依然是我们无法超越的理论。其二,文章对马克思实践生存论发展作了辩证思考,并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实践生存论视角下的解读,揭示其丰富的民生思想,体现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生存论意蕴,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其三,文章阐述了当代中国民众面临的生存困境,并在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指导下,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学理和政策层面上提出解决当代中国民众生存困境的现实途径与方法,最终实现实践生存论的旨归:学会生存、善于生存,构建生存和谐。 人是一种具有实践生存本性的特殊存在者。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生存的基础和本质,是人的生存的根本维度,人类是在实践中解决自己生存的问题。基于人生存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洞观到人的生命活动以及整个生活世界的实践特质,形成了生存实践观;而且依据生存实践观,开创了实践生存论之先河。从此,对人类和个人生活的关切成了哲学的主旋律。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而展开。 基于上面的思考,文章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论述了文章的课题背景,点明本文的选题缘由;并说明了文章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行文思路,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生存论思想的相关研究。这是全文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起点。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当代普适性价值。这对于开掘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生存论维度,进一步关注和改善民生,解决当前中国民众生存发展问题及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内容包括第2章、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具体地说: 第2章主要阐释了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基本思想。首先,对哲学生存论话语系统中的生存、生存论术语进行了厘定。生存是指人的生存,人是一种特殊性的生命存在——其特殊性在于人是一种生存存在;人的真实生存是人与世界的统一,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质,是人的生存的根本维度;人通过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且在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展开、绽放和确证自己的本质。生存论是指人对自身生命活动和生活的自觉及其在哲学中的表达,它寓于哲学之中并构成哲学的一个根本维度。其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其本质在于强调人的生成性,目标在于清理知识论,实现生存论转向,敞开新的哲学视域。因而,生存论体现了自然、人、社会通过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及社会化活动所实现的自为的生存结构,透视出丰富的民生内涵。其次,着重阐述了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建构基础,即实践,主要表现在实践是人生存的基础和本质,人类是在实践中解决自己生存的问题。二是其生存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共生依存、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自身的互动关照三个层面,它们既是人生存的事实空间,也是人的理想境界与价值取向。 三是其思维范畴,即包括生存内涵、生存主体、生存结构、生存内容。(1)生存内涵。人具有生存实践性。马克思关心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现实生存,从实践和生存出发去思考和审视人,从而把生存看成是人追求自身本质的历史性活动,通过实践、通达现实尘活世界,揭示人的真实生存,使人与世界的各种关系得以说明,让现实的人学会生存、善于生存。(2)生存主体。马克思的生存主体是从事生产活动的“现实的人”,且具有主体创造性、自主性、直接现实性、历史继承性及未来开放性品质,使“现实的人”不断开启人类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未来生活世界,寻求“现实的人”在生活世界中不断自我解放,最终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3)生存结构。其主要包括生存横向静态结构论与生存纵向动态趋向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三重基本关系,这三重基本关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有机地形成人生存的静态的横向结构。 第3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民生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彰显其对民众生存发展的现实价值尺度。首先对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进行了民生内涵解读,昭示着民生问题是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主要体现在:谋求民生是马克思学说历史使命的实质:关注民生是马克思学说历史主体理论的体现;保障民生是马克思学说本我劳动的要求;完善民生是马克思学说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接着本章就马克思实践生存论对解决好人、自然、社会之间的问题展开探讨,表明当下民众的生存困境并未逸出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视野,展现出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4章主要对马克思实践生存论发展作了辩证思考,并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实践生存论视角下的解读,揭示其丰富的民生思想,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旺盛生命力。首先,本章对马克思实践生存论发展作了辩证思考,从生存处境和生存观念跃迁的角度来说明人生存的历史沿革,表明生活处境的转换及其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同时意味着生存观念的巨大变迁。随着当代我国人民生活处境的转换,生活世界作为一个问题领域而引起人们日益深切的关注,哲学生存论必将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主题。同时,当代中国哲学参与全球化的过程正是通过生存论自觉展示的,并有益于激活中国哲学传统的生存论资源,推动中国哲学形态的现当代转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了实践生存论视角下的解读。(1)毛泽东思想的实践生存论阐述。首先指出人民的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并从解放生产关系的角度,从国家独立权的实现入手来保障人民生存权的实现;接着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大力发展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最后提出政治民主是人民获取生存权的重要保障。(2)邓小平理论的实践生存论审视。关注并解决好中国民众生存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一,邓小平树立了“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的政治”的民本思想;其二,为解决中国民众的生存问题,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其三,为解决中国民众的生存问题,邓小平提出具有富民思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其四,为解决中国民众生存问题,邓小平强调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3)“三个代表”的实践生存论诠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4)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生存论解读。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是一脉相承的,达到高度的统一。其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生存论哲学的内在契合点;其二,科学发展观与实践生存论的基本理念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 第5章阐述了当代中国民众面临的生存困境,并在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指导下,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学理和政策层面上提出解决当代中国民众生存困境的现实途径与方法。首先,指出当代中国民众面临的生存困境:自然生态的失衡、社会生存的失调、人口膨胀的压力及经济的不发达。这些对人生存的现实冲击都会给我们带来生存困惑与生存危机,引发民生问题。其次,提出解决当代中国民众生存困境的基本对策。党的十七大精神成为寻求解决我国民众生存发展问题的基本指针。具体来说,解决民生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强调政府的经济、行政职能外,要更加突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治理与服务型政府,使之更好的担当公共服务者的角色,以与改善民生的要求相适应;三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人的生存价值理念,提高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和人文价值;四是构建人生存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此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五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始终不渝应该坚持的。民生问题无小事,抓住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旨归:学会生存、善于生存,构建生存和谐。 第三部分是结论。基于对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一方面,重申了本文主体部分的主要观点及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价值进行了展示,以便自己和读者更好地把握此文的写作意图。另一方面,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希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力求弥补与深入研究,开掘与发展新的成果,以便更好地用来指导和服务于实践。 总之,本课题将基础性研究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分析的是时代重大的民众生存问题,因而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