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课堂师生问答历程研究——以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为例
【6h】

课堂师生问答历程研究——以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三)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五)重要名词解释

二、理论探讨

(一)文献综述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过程

(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四)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四、研究结果

(一)师生问答历程的发展

(二)师生问答历程中的教师提问

(三)师生问答历程中的学生回应

(四)师生问答历程中的教师评价

(五)其它

五、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结论

(二)建议

(三)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研究课堂内师生问答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此历程与教师、学生、课堂情境紧密相连,以往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师提问、候答时间、教师评价等几方面,较少从整体的课堂情境来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情境中的师生问答历程,及其中的教师提问、学生回应、教师评价状况。 本研究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一位有五年教龄的小学女青年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有课堂观察、录音、访谈。在为期一个半月的实地跟踪观察中,研究者对19节随堂课进行了录音,从中选取了符合本研究需要的5节课例,逐字转录其中师生互动的语言。根据Mehan提出的“I-R-E”模式,对师生问答中教师提问、学生回应、教师评价进行编码分析,并探讨个案教师在不同情境中的师生问答发展历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师生问答历程中,教师希望通过提问使学生达成不同的行为目标,则形成不同的师生问答发展历程。师生问答发展历程大部份是以教师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回应来进行问答教学。对于如何响应学生的答案,教师会受到师生互动脉络的影响,教师常会依据问题的内容、学生的回答来决定如何回应。 二、教师的提问数量多,非学科性问题所占比例大,学科性问题中低层次问题所占比例大。 三、学生回答正确率高,机械性的回应较多。 四、教师经常不予评价,评价语言较笼统,缺少个性化。 研究者依据上述研究结论对教师、教育部门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对后续研究也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