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育课运动负荷差异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6h】

体育课运动负荷差异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3 相关概念

3.1运动负荷的概念

3.2身体形态概念

4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4.1研究对象

4.2研究方法

5研究技术路线(见表5-1)

6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6.1 实验班学生基本身体特征

6.2实验班学生身体成份状况评估

6.3实验前后学生运动素质的变化

7结论

7.1不同运动负荷显著影响小学生运动素质的提高

7.2合理的运动负荷能改善小学生的身体成份

7.3不同运动负荷对身体形态发育有促进作用

8建议

9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及成果

展开▼

摘要

体育课运动负荷大小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身体健康都有较大的关联影响。研究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不同运动负荷对学生身体运动素质发展和身体形态的变化是本研究的核心。本研究选定小学三个不同年级三百多名学生,通过设定体育课不同的运动负荷经过2007-2008学年进行跟踪实验研究。利用学生运动素质测试,对实验班小学学生身体运动素质实验前后差异分析,探索运动负荷的变化和运动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不同运动负荷的体育课下运动素质增长存在着差异。基本呈正态上升趋势,运动负荷越大学生的运动素质的提高越快。中、大运动负荷(体育课平均脉搏在120次/分以上)学生实验前后比小运动负荷的班级学生提高较显著。说明提高体育课运动负荷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明显的效果。 利用体质健康测试仪和先进的“INBODY3.0”身体成份分析仪对实验班学生的身体形态与身体成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身体形态都优于国家体质监测的同年龄学生数据,其中身高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明显。身体成份的评估显示运动负荷差异对体成份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但从总体上来看运动负荷高的班级体成份评估的保持和提高有影响。二次测试都体现万里小学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属于过轻体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成份的各项数值都有相应的增大,符合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08年肥胖指标明显下降,随着运动量的提高能反映出人体肥胖程度的控制效果;但值得关注的是男生与女生体成份评估分值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下降,说明学生的体成份不仅与运动有关还和学生营养、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