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6h】

论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道家道德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道家道德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1.行不言之教

2.自然无为

3.超越是非的混沌性

4.以柔克刚

5.以养生促育德

(二)道家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

1.重隐性顿悟

2.任其本性,尊重客体

3.重德育的后发性

4.强调主客体和谐

5.重人的潜在性

二、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在当代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在当代应用的必要性

1.道德教育方法存在的弊病

2.重借用国外道德教育方法,轻发掘传统道德教育方法

(二)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

1.道德的自我教育与道家重人的潜在性相契合

2.师生平等对话与道家主客体和谐相契合

3.个性化教育与道家自然无为相契合

三、道家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

(一)为改进道德教育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1.关注思考

2.发挥主体性

3.促进自律

4.加强实践

(二)指导青年学生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1.帮助青年学生学会认识社会

2.引导青年学生学会选择

3.培养青年学生加强自身心理素质

(三)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

1.开导青年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2.激发青年学生从生活中体悟真知

3.启发青年学生善于自我陶冶

四、运用道家道德教育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防止随遇而安的消极处世

(二)防范柔弱不争的知止知足

(三)防备注重养生的得过且过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呈现的是开放性和多元化,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道德生活也日益复杂化。如何应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道家的一些宝贵的道德教育方法,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可以拓开未来的通道。然而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重灌输,轻思考,重工具性,轻主体性,重他律,轻自律,重理论,轻实践的道德教育方法,使青年学生面对道德冲突束手无策。因此,对道家的道德教育方法的分析和探讨,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提炼道家的有价值的道德教育方法,通过梳理、归纳,主要对于道家的德育方法及其当前意义做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就文献法而言,笔者对目前学术界对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在其内容上的研究现状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对道家道德教育方法的内容作了梳理和概括。就比较法而言,文章通过道家与先秦诸家,尤其是与儒家的道德教育方法进行了比较。 本文主要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道家的道德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主要内容包括了“行不言之教”,“自然无为”,“超越是非的混沌性”,“以柔克刚”,“以养生促育德”等;道家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包括了“隐性顿悟”,“任其本性,尊重客体”,“重德育的后发性”,“主客体和谐”,“重人的潜在性”等。 第二部分:分析了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对当代应用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从两个层面论述:首先,当前道德教育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病,包括“重灌输,轻思考”,“重工具性,轻主体性”,“重他律,轻自律”,“重理论,轻实践”;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文化教育领域方面,相当多的学者都非常注重借用国外的道德教育方法,也较注重发掘儒家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但是在发掘道家德育方法方面有所欠缺。可能性主要从道家德育方法与当前一些德育方法的契合点来论述。 第三部分:分析道家道德教育方法在当代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为道德教育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指导青年学生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并且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活质量。 第四部分:分析运用道家道德教育方法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其一是防止随遇而安的消极处世,其二是柔弱不争的知止知足,其三是防止注重养生的得过且过。

著录项

  • 作者

    陈蕾蕾;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蔡志良;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德育理论;
  • 关键词

    道家; 道德教育; 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