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学生主体建构的教材处理研究——以高一历史必修三为例
【6h】

基于学生主体建构的教材处理研究——以高一历史必修三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二、“基于学生主体建构的教材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考纲与课标有距离,教材处理和学生主体受束缚

(二)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必修三教材处理“走老路”

(三)教材处理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

(四)教学内容广泛,难度加大,教师处理教材水平有限

三、“基于学生主体建构的教材处理”原则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

1 、权威性与突破性原则

2 、结构性与实用性原则

3 、全局性与重点性原则

4 、科学性与灵活性原则

(二)主要方法

1 、教材的形式化处理

2 、教材的能力化处理

3 、教材的情感化处理

四、高一历史必修三教材的特点

(一)理念新:内容丰富,更适应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体系

(二)结构新: “专题”呈示,更符合构建学生认知的教材结构

(三)要求高:少下结论,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的载体

五、“基于学生主体建构的教材处理”课例应用

(一)课例一:尊重学情,生活情境,思辨创新--以《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为例

(二)课例二:自主建构,典例示范,启发教学--以《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为例

(三)课例三:科学实用,灵活有度,重点突出--以《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教学设计为例

六、“基于学生主体建构的教材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脑中有要“纲”

(二)胸中有要“本”

(三)课中要有“魂”

(四)心中要有“人”

(五)手中要有“法”

七、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建构,并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已经被广大历史教育者认可,并成为历史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历史的及现实上的因为,造成了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方式不当,继而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因而,如何在学生主体建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情处理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笔者在大量文献资料查找和汇总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经过与嘉兴地区高中历史教师的交流、学习,通过对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教材特点的分析,最终对如何处理教材以尽可能的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等主体性充分发挥作用,进行了理性的考察和系统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六大部分对课题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在前言中,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如学生主体建构、教材处理等,对课题进行分解细化;通过介绍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课题提出的可能条件。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本课题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和现状分析。如考纲与课标有距离,教材处理和学生主体受束缚;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教材处理“走老路”;教材处理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教学内容广泛,难度加大。教师处理教材水平有限等,分析了课题提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第三部分概述了课题的核心--“基于学生主体建构的教材处理”的原则与方法。归纳出权威性与突破性、结构性与实用性、全局性与重点性、科学性与灵活性等四个原则;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大方面细化教材处理的诸多方式方法,如删并式、内化式、灵活式,问题式、启发式、开放式,情境式、生活式等处理教材的方法。
   第四部分对必修三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剖析与解读,说明了高中历史必修三作为典型例子的选择因为,即理念新,内容丰富,有利于构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体系;结构新,以“专题”呈示,有利于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结构;要求高,结论性语句很少,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载体。
   第五部分通过具体的课例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实例,详细分析了教材处理的诸多原则与方法的综合运用。
   最后,笔者阐述了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怎样将课程标准、指导意见与教材充分结合起来,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如何运用合适、得当的方法等,即努力做到胸中有“纲”,脑中有“本”,心中有“人”,课中有“魂”,手中有“法”。以期来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希望可以运用于实践之中。
   希冀此文能让历史教师们重新定位教材处理,从“学生主体建构”出发,并能以实践来完善这些粗浅的想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