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6h】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适应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和要求

1.1.2 适应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

1.1.3 满足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要求

1.2 概念界定

1.2.1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1.2.2 人文精神与语文教育

1.2.3 网络环境下人文精神培养

1.2.4 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

1.3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相关研究

1.3.1 我国古代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植

1.3.2 我国现代教育中人文精神的转换

1.3.3 西方人文精神概观

1.3.4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 STS教育理论

2.4 多元智能理论

2.5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3.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3.1 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2 课程体系: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3.3 素质培养:语文教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3.4 影响学生人文精神的因素

3.5 基于网络的中职语文人文精神培养模式

3.5.1 研究性学习模式

3.5.2 专题学习模式

3.5.3 WebQuest教学模式

3.5.4 Blog教学模式

4.现状调查分析

4.1 样本选择

4.2 问卷设计

4.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4 研究工具

4.5 调查的基本结果

4.6 结语

5.网络环境下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5.1 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增强人文意识

5.2 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人文氛围

5.3 推进语文信息化教材的开发,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5.4 改进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渗透人文思维

5.5 重构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体系,强调师生人文能力

5.6 网络环境下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典型教学案例及分析

附录 B: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现状的问卷

附录 C: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现状的问卷数据统计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科学技术在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所引起的人文精神缺失问题正日益彰显。探讨网络环境下中职生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网络技术的人文魅力,促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向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与融通的方向发展,对于拓宽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视野、完善网络技术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教育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针对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试图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发挥中职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功能,根据现成研究理论基础及基于网络的中职语文人文精神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浙江交通高级技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人文精神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全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研究的背景,探讨研究的必要性,界定人文精神、语文教育等概念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建构主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STS教育等理论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培养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学科性质、课程体系、影响因素等分析,以及基于网络的中职语文人文精神培养模式研究,得出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第四部分是中职生人文精神现状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问卷调查,论述当前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状况。
   第五部分是结合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若干途径,本文就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语文信息化教材的开发、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改进、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的重构及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等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第六部分是结论、问题探讨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