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的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6h】

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的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温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现状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现状

(二)新生代农民工岗位分布与流动现状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现状及就业层次

(四)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环境与收入现状

(五)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理想与技能培训参与意愿

二、温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是适应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三)就业技能提升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迫切需求

三、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的可行性分析

(一)专业设置的市场型

(二)教学模式的实践型

(三)师资队伍的双师型

(四)实训基地的生产型

四、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的案例分析

(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二)中国奥康集团企业员工培训背景简介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奥康班”订单培养模式案例分析

五、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主体权责不明确

(二)信息渠道不畅

(三)培训资源开发不足

(四)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

六、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信息渠道

(二)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三)加强“双师”配备,确保人才培养

(四)创新培训方式,丰富教学渠道

(五)强化企业助推,成立订单模式

(六)明确院校权责,完善制度保障

(七)建立筹措机制,提供资金保障

(八)开展效果评估,深化培训成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一支新兴的劳动大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他们面对岗位收入相对减少却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如今,要想进一步挖掘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未来产业发展的巨大人力资源,使其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就应该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较强的培训意愿,优化培训资源,发挥高职院校教育培训优势,重点抓好校企合作,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富有特色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项目。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素质高低以及其竞争、交流、融合和创新力无疑直接关乎温州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对于温州市劳动力素质转型升级来说十分必要。
   调查显示,温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现状是:第一,宏观表露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劳动力技能“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实用型、技术性劳动力需求缺口与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尚未形成无缝对接。第二,观念层面显示地方高职院校针对“有没有必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思想认识尚未完全提升到“社会使命和自身发展机遇”的高度。第三,政府政策导向层面,政府部分、地方企业、高职院校三方联动不足,政府与企业和高职院校融合培训机制中的职能作为有待提升。第四,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低投入盼高产出的心理动机致使引发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引发生源问题、管理问题。第五,温州市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基地优势、专业优势、课程特色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过程中分布不均、开发不够、重复建设,有待进一步活化参与模式。
   针对影响制约温州市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因素和难点,本文将努力探求并拓展高职院校的参与融合新途径,并期望能由此对各高职院校系统性地开展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以点(市)面,促进“十二五”时期,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步“转型升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