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治理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邻里模式”探析
【6h】

公共治理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邻里模式”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意义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

1.重点

2.难点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主要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

1.外来务工人员的概念

2.社区的概念

3.社区融入的概念

(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公共政策与社会排斥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公共信任与社会距离

4.公共认同和社会认同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理论

1.产生背景

2.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恩泽格尔四维度移民融入模型

三、邻里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现状

(一)经济生活融入状况

(二)社区生活融入状况

(三)文化心理融入状况

(四)政治参与程度融入状况

(五)小结

四、“邻里模式”的分析

(一)邻里社区模式概况及其产生背景

(二)“邻里模式”在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中的主要做法

1.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2.居民自治为主的社区化管理

3.着眼于素质提升的市民化发展

4.以居民满意为标准的多元化服务

(三)“邻里模式”的局限性

1.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2.作用发挥的局限性

(四)“邻里模式”对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研究的意义

1、“元治理”: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赋权”:强化社区居委会的服务教育功能

3.“创新管理”:构建开放的社区管理平台

五、公共治理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路径

(一)政府: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制度建设

1.完善赋与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市民权的制度建设

2.建立公平公开公正和透明基础上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3.构建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保障体系

(二)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社会组织:提供外来务工人员提升、交流、教育的平台

(四)社区:建立和谐开放的社区自治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社区融入是微观的城市融入,社区融入的最终目的是融入城市。无数外来务工人员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日异月新的变化发展,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理应享受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然而,长久以来,由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民在教育、医疗、消费水平等各方面都远落后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在城市里遭遇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在城市生活中屡屡碰壁。
  城市融入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具有纷繁复杂的多面性。政府不是全能的,靠政府单一的传统管理方式不可能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在公共治理视角下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路径,就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政府、企业、社区组织,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进程,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本文在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以公共管理为视角,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对开发区邻里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融入进行研究分析。开发区邻里社区的经验,我们称之为“邻里模式”。从公共治理角度看,就是政府、企业、社区之间的合作,政府以企业可以承受的价格向外来务工人员的雇佣者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企业为员工为提供经济来源的保障和包居住的用工待遇,社区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社区化服务。通过实行“市场化运作、社区化管理、市民化发展、多元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的机制和体制建设,让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一样在社区享有平等的服务和公民权利,使不同层面的群体在社区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本文还分析了“邻里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它对外来务工人员社区融入研究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路径建议:一是政府要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制度建设;二是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双赢,三是社会组织要提供外来务工人员提升、交流、教育的平台,四是社区要建立和谐开放的自治制度。
  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融入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研究内容,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不同学科背景对它进行了研究。社会融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研究内容和手段的不断丰富,社区融入的研究需要不断的深入发展。鉴于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局限性,文章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譬如在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分析方面,仅对邻里社区做了问卷调查,而对一般城市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现状研究参考了有关文献;在对城市融入路径建议方面,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提出建议,其实践效果有待验证,需要继续做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