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物理与生物处理对藜麦秸秆结构和营养组分的影响
【6h】

物理与生物处理对藜麦秸秆结构和营养组分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藜麦简介

1.1.1藜麦的植物与营养特性

1.1.2藜麦的种植分布

1.2藜麦秸秆的营养组成

1.3秸秆资源的预处理技术

1.3.1物理处理法

1.3.2化学处理法

1.3.3物理-化学法

1.3.4生物处理

1.4秸秆类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5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材料

2.1.2实验仪器

2.1.3主要试剂

2.2实验方法

2.2.1藜麦秸秆物理预处理

2.2.2藜麦秸秆生物发酵处理

2.2.3指标测定

2.2.4数据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不同物理预处理对藜麦秸秆理化成分的影响

3.1.1不同含水量样品膨化处理对秸秆理化成分的影响

3.1.2不同汽爆条件处理对秸秆理化成分的影响

3.2.1结构形态观察

3.2.2结晶性质分析

3.2.3红外光谱表征

3.2.4热解实验分析

3.3不同物理预处理对藜麦秸秆风味物质的影响

3.4秸秆发酵饲料的感官评价

3.5秸秆发酵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4结论

4.1全文总结

4.2论文的创新点

4.3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参考文献

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改善藜麦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水平,提高其附加值,加快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优化饲草料资源结构,本文以藜麦秸秆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对藜麦秸秆进行压差膨化(秸秆初始含水量分别设为30%、40%、50%、70%)、蒸汽爆破(0.5、1.0、1.5MPa,5min)单因素预处理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法(TG)比较不同膨化、汽爆条件下秸秆纤维组织结构的差异,并考察了其理化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然后筛选膨化、汽爆处理效果最优的条件,结合生物厌氧发酵(25℃,7d)处理,分析膨化-发酵、汽爆-发酵秸秆饲料的感官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理化成分,以达到高效利用藜麦秸秆的目的。具体结果如下: (1)压差膨化预处理秸秆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膨化后粗蛋白、粗脂肪等变化不显著,秸秆内部纤维组织只是发生部分断裂,对纤维素结晶结构几乎无影响。最优预处理条件为50%初始含水率,在此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是对照组的1.28倍,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6.53%、8.55%、14.91%,挥发性风味物质共计91种,主要包括醇类、酯类、芳香类、醛类等,与对照组相比,酯类、芳香类比例上升。 (2)汽爆预处理秸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对秸秆半纤维素影响最为显著,木质素次之,纤维素影响不显著,汽爆后秸秆纤维的破坏程度加大,产生孔洞,表面积增加,纤维素的绝对结晶度降低,热解速率加快。最优汽爆条件为1.0MPa压力,可溶性糖含量达20.30%,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4.75%、16.71%,热解最大失重微商为0.75%/℃,风味物质数量为93种,芳香类物质比例显著升高。 (3)分别对膨化、汽爆最优预处理条件进行生物发酵,分析其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发酵后醇类、酯类、芳香类风味物质的比例显著增加,且产生微量吡嗪类风味物质,汽爆发酵饲料品质等级最高,膨化发酵次之,对照组最低;且汽爆-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比例最优,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8.39%、33.81%、26.69%,粗蛋白为12.35%,可溶性糖含量达到28.37%。 综上所述,选择1.0MPa、5min汽爆-发酵复合处理法,为后续的动物饲养试验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