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名文艺社与30年代文艺青年研究
【6h】

无名文艺社与30年代文艺青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无名文艺社的成立:左翼文艺青年的聚集

(一)无名文艺社的缘起:叶紫和陈企霞的一拍即合

(二)无名文艺社的成立及其对无名青年的吸引

1、无名文艺社的成立和海燕文学社的并入

2、无名文艺社成员的身份特征

(三)无名文艺社的组织活动

(四)背负“无名”之名的文艺青年

(五)无名文艺社不散而散

二、无名文艺青年的文学书写和革命追求

(一)无名作家书写自己的生活

(二)无名文艺社和儿童文学、女性文学

(三)“文艺大众化”语境下的无名文艺社

(四)左翼革命文学运动中的无名文艺青年

1、无名文艺社成员的革命经历与追求

2、叶紫作品里的革命色彩

3、大革命的记忆与书写

三、无名文艺社在左翼文学地图中的位置

(一)无名文艺社和左联

1、无名文艺社作为左联的外围组织

2、叶紫、陈企霞加入左联

3、叶紫入党小析

4、无名文艺社和左联的转型

(二)无名文艺社与鲁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左翼文学和左联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学现象,而为数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左翼刊物则成为进步文人的文学阵地。在这些左翼文学力量中,除了一些著名的左翼文学作家和左联几个主要的领导者,在人数比例上占大部分的实际上是前进的文艺青年。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在理论推广方面,文艺青年在左翼文坛里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文艺青年构成了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主要力量。
  我们把叶紫和陈企霞主持的无名文艺社以及从中分离出来的“狂流文学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分析有关两个文学社团的大量史料,争取最大限度地还原该社的基本史实。在回顾考察过程中着重分析那个动荡且复杂时代背景下的左翼青年的言行思想及文学生活,主要讨论如下几个基本问题:这群无名青年的汇聚过程和身份特征、无名文艺社的组织活动状况及“无名”的文化内涵、它在左翼文学地图中的位置、还力图在“文艺大众化”和“革命文学”的语境上探讨这样一个小小社团的文学价值。
  叶紫和陈企霞在左翼文学里找到了共鸣,对左翼文学的兴趣和执着促使他们1932年冬成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社——无名文艺社。文学社吸引了很多爱好文学的无名青年,这里面既有彭家煌这位“前辈”,又有日后的专业作家黑婴、吴强、刘以鬯等人,还有很多普通爱好者的短暂加入。无名文艺社的组织方式有执行委员会和全体会员大会,将近百人的会员大会足以说明当时无名文学青年的普遍热情。“无名作家”在当时的文坛是个富有争议性的现象,一群对文学有着极大热情的青年决不甘于永远做一个“无名小卒”,他们办刊,创立自己的文学阵地,积极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就是为自己在文坛寻找立足之地,进而实现其文学愿望。虽云“无名”,实盼“有名”。
  他们稚嫩却倔强地书写自己的文学理想,结合自己对社会底层生活的理解,在“文艺大众化”和“革命文学”的旗帜下写下了富有激情的作品。他们揭露生活中的种种不平,给予广大平民深深的同情,在女性文学和儿童文学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尝试。在“革命文学”方面,他们以革命亲历者的身份既对革命进行正面描写也对革命进行深刻反思,体现了这些年轻人的思想深度。尽管文学水平有限,他们还是在自己的园地里发出了嘹亮的声音、闪现了年轻的光彩。
  社团作为左联的外围组织,在精神上受后者的牵引,也在文学创作上丰富了左联文学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左联的转型和左联文学的流变。许多社员先后加入了左联,并积极参加左联的组织生活,他们参加读书会、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用优秀的创作实践得到了包括鲁迅在内的左联人士的认可。
  以叶紫为代表的这群无名文艺青年投身左翼文学、加入左联是他们做出的历史抉择,这抉择建立在对现实、对文坛的深沉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作品和个人追求也是当时无数青年的代表和典范。加入到左联的阵营,他们不再是孤单阵地中的小小兵卒,这样的抉择符合历史的洪流也符合他们内心的追求,在这片新的广大天地里,他们在实现文学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