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化学课程改革进展及特点比较分析
【6h】

中美化学课程改革进展及特点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模板分析法

3.贝雷迪比较四步法

(五)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六)研究现状

二、关于中美化学课改的发展历程研究

(一)美国化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1.现代科学教育萌芽期

2.精英科学教育发展期

3.拓展大众科学素养期

(二)中国化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初期化学课程改革的初步建设(1949~1965)

2.第二阶段:十年动乱时期化学课程改革的严重破坏(1966~1976)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化学课程改革的全面恢复(1977~1985)

4.第四阶段:深化改革时期化学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1986~2000)

5.第五阶段: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2001~)

(三)中美化学课程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

三、关于两国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一)中美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及课程理念的比较分析

1.中美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比较

2.中美化学课程标准理念比较分析

(二)中美化学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1.中美化学课程的目标比较

2.中美化学课程目标的分析

(三)中美化学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1.化学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比较分析

2.化学具体专题内容比较分析

3.化学科学本质内容的比较分析

(四)中美化学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比较分析

1.“三制并行”课程制度的实施与评价

2.STEM课程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3.“正非协作”课程组织的实施与评价

四、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现下处于深刻转型期的社会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倡导、通识人才的短缺、课程教材的整合等科学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作为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成员改革深化更是势在必行。美国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以来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的杰出代表,了解美国化学课改的最新特色进展,为我国化学课改引进全新样本和丰富理论。本文将对中美历年来化学课程改革的阶段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两国近几年的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希望针对我国化学课改提出有意义的启发和展望。
  本文立足于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模板分析法,即参考钟启泉与张华教授主编的《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作为模板,对文字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同时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以及贝雷迪比较研究四步法等理论方法,在比较中美两国化学课程改革开发历程的基础上,对中美化学课程标准文件进行研究,主要比较分析的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化学标准理念和结构的完善、内容结构和目标的优化、实施与评价体系改良的相关内容。
  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之中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标准结构:美国化学课程标准并非独立的自成一体,而是掺杂于科学课程标准里面,对各方面的内容描述都较简洁,而中国化学课标更注重的是结构清晰度与内容完整性,观点清晰,条理分明。(2)标准理念:美国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捍卫正确想法观点同时广纳他人建议,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知先例最大程度提升自己,而我国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加强;美国课程的理念不分阶段,是以人性化追求为基本方向总体提出的。(3)课程目标:两国课程目标行为主体都是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中国在总目标的前提下,又具体细分了“三维目标”,操作性比较强,行为动词可测量,而美国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简略,但较易实时操作。(4)课程结构:两国都设置了所谓的模块课程板块,中国的化学科目分层分类更为具体;而美国化学科目没有完全相对模块结构。中国是“必+选”的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众多的化学课程却都是选修课。(5)课程内容:两国都关注知识点的全面性,深入研究发现中国对化学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的重视程度不够,美国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内容上推出诸多课程组织及其课程模式等。(6)课程实施与学业评价:中美在课程的实施上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动手实践等科学素养,但我国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正非协作”教育组织形式的开发还不成熟,美国“三制并行”的课程制度使得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到充分认可和尊重。

著录项

  • 作者

    冯晓旭;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化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蔡亚萍;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化学;
  • 关键词

    中学化学; 课程改革; 中国; 美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