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任务认知水平的研究
【6h】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任务认知水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的意义

3.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分层走班教学

2.数学教学任务

3.认知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综述

1.分层走班研究综述

2.数学教学任务研究综述

(二)对现有研究的启示

三、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分层走班实施现状

(一)研究对象

(二)数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标准

2.教学内容分层

四、分层走班数学教学任务认知水平研究

(一)数学教师教学任务前期描述

(二)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中三堂课堂教学实录(充要条件)

(三)ABC三层教学实录对比分析

1.组织教学任务的对比

2.实施教学任务的对比

3.教学实录对比结论

五、分层走班制中影响数学教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因素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已有经验

2.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师层面

1.教师个人专业知识

2.教师教学方式

(三)分层标准层面

六、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导致了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的矛盾现象,成为了“分层走班制”教学产生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高考招生制度的全面改革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为“分层走班制”教学提供了契机。基于上述背景,分层走班制教学已经在高考改革试点省市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在收获课改成效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包括分层走班管理问题、分层标准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等等,这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是,问题可能不仅仅如此。我们知道真正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只有在分层走班大背景下,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合适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优越性。观察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数学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关注分层走班背景下数学教学任务的建立、展开和结果就成为本文的研究内容。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进行了整理,将数学教学任务界定为:从基本构成方面来看,教学任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效果,即教学任务是这4者的有机统一;从阶段或者过程角度来看,它不仅是指出现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是指围绕教师和学生组织和实施这些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接下来,根据数学教学任务的定义,分析了从认知角度进行教学任务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QUASAR研究框架。然后,利用QUASAR研究框架,通过ABC三个层次课堂教学实录和视频分析,从组织教学任务和实施教学任务角度,对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了研究。
  第一,金华二中数学学科分层走班实施现状?
  第二,教师是否对不同层次学生建立了不同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
  第三,什么是影响教师为ABC层次学生建立不同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因素?
  结合笔者在实习学校的亲身经历,就以上三个问题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ABC三个层次的教师都能根据所在层次学生特点建立数学教学任务,这些教学任务大部分在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下得到保持。
  第二,在教师确定数学教学任务的认知水平的过程中,会受到学生、教师、分层标准三个层面的影响。
  第三,教学任务认知水平的确定与学生所属层次无关,无论是A层B层还是C层都呼唤高认知水平的数学教学任务,因为低认知水平的数学教学任务决不能产生高认知水平的思维。
  最后,提出了两个与此研究相关的值得反思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