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以J市J幼儿园为例
【6h】

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以J市J幼儿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游戏性(playfulness)

(二)结构游戏(constructive Play)

三、研究综述

(一)有关游戏性的研究

(二)有关结构游戏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的修订和使用

一、研究对象

(一)确定研究园所

(二)确定幼儿人数

(三)样本抽取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工具——《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量表》的编制、试测

(二)量表试测与修改

(三)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状况

(一)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

(二)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性别差异比较

(三)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年龄差异特征

二、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在各个维度上的具体分析

(一)身体自发性的数据分析

(二)社会自发性的数据分析

(三)认知自发性的数据分析

(四)明显愉悦性数据分析

(五)幽默感数据分析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

(二)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性别特点

(三)结构游戏中游戏性表现“高值”中的“低点”

(四)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年龄特点

第五部分 教育建议与研究反思

(一)把握指导节奏,激发幼儿主体性发挥

(二)扮演多元角色,提升幼儿创造性表现

(三)提供经验支持,引发同伴合作性建构

(四)利用差异特点,助推幼儿游戏性发展

二、研究反思

(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本研究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结构游戏是一项融认知、社会性、审美、动作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对幼儿诸多方面有发展的价值。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作为幼儿内心对活动的心理体验和主观感受,影响着活动主体对活动本身的态度。因此,关注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关注幼儿在结构游戏中良好的游戏性体验的获得,有助于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本研究对结构游戏进行了预观察,并在巴尼特编制的《儿童游戏性量表》的基础上,删除、修订了其中一些不适用于结构游戏的项目,形成《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量表》这一本研究所使用的观察工具。从内部一致性和评分者一致性两方面对本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整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9,五个项目的Cronbach'sα系数处于0.735~0.876之间。两位评分者完全一致评分比例为56%,1分以内一致性评分比例为88%,量表表现出较好的测量学特征。研究以该量表为测量工具,对90名幼儿结构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进行观察测评,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结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呈现出积极投入的愉快状态,除幽默感以外,得分上高于之前有关游戏性的研究。
  (2)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自发性、明显愉悦性和幽默感三个维度上。在认知自发性和社会自发性上男女差异不显著。
  (3)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在小班与中班、小班与大班间存在显著差异,中班和大班之间差异不显著。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社会自发性、认知自发性和幽默感上,在身体自发性和明显愉悦感上年龄差异不显著。
  (4)幼儿在结构游戏游戏性的认知自发性上表现较好,专注且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但是作品的创新性较低,作品主题局限。
  (5)幼儿在结构游戏游戏性的社会自发性上表现出同伴交往积极但合作建构水平较低的状态,平行游戏多于联合游戏。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结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观察记录,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与幼儿游戏性表现;幼儿游戏性表现与幼儿性别差异;幼儿游戏性表现“高值”中的“低点”;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年龄特点与原因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最后,从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游戏的创造性提升;幼儿游戏中交往合作能力培养;不同年龄、性别幼儿指导策略四个方面出发提出教育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