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实效研究——以乐清市教师为例
【6h】

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实效研究——以乐清市教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1 理论基础

1.5.2 文献综述

2 2016年上半年省“提升工程”项目概况

2.1 2016年省“提升工程”的实施概况

2.2 省“提升工程”研修平台

2.3 “提升工程”培训模块

2.4 省“提升工程”实施反馈

3 乐清市“提升工程”的实效调查

3.1 调查对象分析

3.2 问卷调查设计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4 问卷分析

3.4.1 培训的课程内容

3.4.2 参训学员的态度

3.4.3 培训平台的使用

3.4.4 培训的需求保障

3.4.5 培训组织和实践

3.4.6 培训小结与跟踪

3.5 乐清市“提升工程”实效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3.5.3 培训平台灵活性不足

3.5.4 培训保障支持性不力

3.5.5 培训与教学统一不齐

3.5.6 培训的后期跟踪不勤

4 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效的对策

4.1 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4.1.1 培训内容需求诊断

4.1.2 制定统一课程标准

4.1.3 系统规划课程内容

4.1.4 实施分科分层培训

4.2 营造培训态度的端正性

4.2.1 重视参训者培训

4.2.2 重视培训者培训

4.2.3 培训实施保障化

4.3 提升培训平台的灵活性

4.4 满足培训需求的保障性

4.5 追求培训与教学统一性

4.5.1 职前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5.2 在职培训与教学相结合

4.5.3 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4.6 制定培训后期跟踪策略

5 研究思考与展望

5.1 问题与思考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2013年国家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浙江省“提升工程”于2014年12月正式启动,计划3年内,完成全省教师“提升工程”的培训工作。通过2015年上半年试点培训后,下半年省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后依序全省全面展开。“提升工程”的线上研修、线下实践的混合研修模式有效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理解和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加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得到改变,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核心素质的培养。
  本文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国外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一些经典模式和做法,概述了我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历程,包括文件、政策和内容,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支撑。笔者作为参训学员兼学科坊主,通过亲身体验和行动研究,对项目的实施概况、平台、模块进行了陈述,并对参训学员进行了访谈和培训反馈;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以乐清市15所学校300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详细分析了“提升工程”的培训内容、培训者态度、培训平台、培训环境、培训与实践关系、培训的跟踪等因素,通过问卷分析,发现了影响“提升工程”实效的因素,即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者态度端正性不够,培训平台灵活性不足,培训保障支持性不力,培训与实践统一不齐,培训的后期跟踪不勤等,为了提升参训教师的培训绩效,研究认为,要制定好以下几大策略: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营造培训态度的端正性,提升培训平台的灵活性,满足培训需求的多样性,追求培训与实践的统一,制定培训后期的跟踪策略,保障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序推进。

著录项

  • 作者

    聂国舟;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夏洪文;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5.12;
  •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工作; 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