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浓度毒死蜱对小鼠胚胎侧脑室神经前体细胞周期时程的影响及Par3蛋白的表达
【6h】

低浓度毒死蜱对小鼠胚胎侧脑室神经前体细胞周期时程的影响及Par3蛋白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主要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1.2 神经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概况

1.3 PVE前体细胞的同源性

1.4 脑室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前体细胞周期参数的变化

1.5 细胞周期长度假说

1.6 神经发育过程中Par3分布及作用

1.7 毒死蜱的神经毒性

1.7.1 低浓度毒死蜱暴露引起脑组织结构改变

1.7.2 低浓度毒死蜱暴露引起神经递质机能紊乱

1.7.3 低浓度毒死蜱暴露对胶质细胞及微管的影响

1.7.4 低浓度毒死蜱暴露对DNA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8 研究背景与意义

1.9 课题设计与创新点

第二章 低浓度CPF暴露对PVE神经前体细胞周期时程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的实验试剂与实验药品

2.2.2 主要试剂配制

2.2.3 主要的实验设备及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2.3.2 小鼠合笼

2.3.3 CPF暴露及分组

2.3.4 Brdu连续标记

2.3.5 胚胎收集与固定

2.3.6 石蜡切片

2.3.7 免疫组化染色

2.3.8 细胞周期各参数的测定方法

2.3.9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CPF组与Control组各时间点标记细胞在各个Bins的分布状况对比

2.4.2 对照组与CPF组不同Bin的标记情况对比

2.4.3 对照组与CPF组在PVE核心区域的标记情况

2.4.4 低浓度CPF暴露后PVE前体细胞细胞周期时程发生改变

2.5 讨论

第三章 低浓度CPF暴露对极性蛋白Par3表达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与药品

3.2.2 主要试剂配制

3.2.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及饲养

3.3.2 小鼠合笼

3.2.3 孕鼠分组和CPF药物处理

3.3.4 胚胎收集与固定

3.3.5 石蜡切片的制备

3.3.6 免疫荧光染色

3.3.7 拍照

3.4 结果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实验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谱有机磷杀虫剂,研究显示亚中毒阈剂量毒死蜱在动物胚胎与新生期的暴露能引起神经发育毒性。业已报道,毒死蜱引起神经前体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脑皮层厚度,损伤动物认知和行为机能并将这种损伤持续至成年期。本文中,我们关注于毒死蜱暴露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命运。探讨了期间胚胎侧脑室神经前体细胞周期时程以及极性蛋白Par3表达的变化。
  本文第二章使用了经典的Brdu标记S期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周期时程。每个Brdu注射点采用了1.5h作为间隔,总的过程包括10次Brdu注射,在末次注射后0.5h处死动物。考虑到神经前体细胞发育阶段的多样性,本章中只研究了靠近脑室腔VZ与SVZ区的PVE神经前体细胞。将PVE分为10个Bin分层,分别统计不同时间点中各个Bin的标记指数(LI),分析计算得到对照组与CPF组PVE神经前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时程。
  第三章主要研究亚中毒阈剂量毒死蜱暴露对VZ区顶端面极性蛋白Par3表达量的影响。毒死蜱暴露剂量设计为0,1,5 mg/kg三个组别,在E7.5-11.5进行注射,在神经发生的高峰期E14收集胚胎样本,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低剂量毒死蜱暴露对极性蛋白Par3表达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与CPF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在各个Bin的LI值具有差异。早期,CPF暴露后降低VZ区顶端面及临近区域(Bin1-3)的LI值,随着累积标记的时间延长,CPF暴露逐渐改变VZ区基底侧以及靠近SVZ区位置(Bin10)的LI。统计分析显示,在对照组E14小鼠中,PVE前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总时程为16.89±0.22h,而CPF组为20.56±0.28h;对照组的S期时程为5.91±0.08 h,而CPF组为6.58±0.09 h;对照组的G2+M期时程为2.09±0.08 h,而CPF组为2.92±0.09 h;对照组的G1期时程为8.89±0.06 h,而CPF组为11.06±0.28 h。
  对VZ区顶端面Par3表达量的研究发现,胚胎7.5-11.5天暴露5mg/kg毒死蜱,减少了胚胎E14时VZ区顶端面的Par3表达,而在1mg/kg的暴露剂量下则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胚胎期毒死蜱暴露减缓VZ顶端面神经前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时程,其中特别影响G1期时程。此外,CPF处理还引起同样区域Par3极性蛋白表达量的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