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院落空间在现代高密度住宅中的新演绎
【6h】

传统院落空间在现代高密度住宅中的新演绎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2.1 传统院落分解研究

2.2 传统院落空间的形成因素

2.2.1 自然历史环境

2.2.2 经济环境

2.2.3 社会环境

2.2.4 文化环境

2.3 传统院落原型空间的形态

2.3.1 四合院空间形态

2.3.2 三合院的空间形态

2.3.3 天井院的空间形态

2.4 传统院落空间原型的结构关系

2.4.1 以轴线串联的同构关系

2.4.2 以轴线串联的秩序关系

2.4.3 以轴线串联的共生关系

2.5 传统院落室内外的空间关系

2.5.1 室内外相互渗透

2.5.2 室内空间的背景性

2.6 传统院落空间的围合要素

2.6.1 建筑要素

2.6.2 非建筑要素

2.7 传统院落空间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2.7.1 传统的生活方式

2.7.2 寄托精神的场所

第三章 中国现代高密度住宅的重构和发展

3.1 高密度住宅发展现状

3.2 传统院落空间对于现代高密度形式下生活的意义

3.2.1 “话语权”(人的参与性)

3.2.2 不同空间尺度中的交往

3.2.3 心理感受

3.3 传统院落和现代建筑在空间上的联系

3.3.1 空间围合材料和方式

3.3.2 空间组织方式

第四章 院落空间在高密度住宅的中的垂直演绎

4.1 垂直院落

4.1.1 传统院落的延伸

4.1.3 拓扑学的应有

4.1.4 院落空间的垂直转换

4.2 “垂直院落”的可行性

4.2.1 城市日趋高密度

4.2.2 现代社会生活模式的转变

4.2.3 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4.3 垂直院落继承传统院落

4.3.1 安全性

4.3.2 开敞性

4.3.3 群体性

第五章 院落空间在高密度住宅中演绎的形态特征

5.1 独享院落

5.1.1 入户花园——前院模式

5.1.2 阳台——后院模式

5.2 共享院落

5.2.1 中庭院——内院模式

5.2.2 底部架空——内院模式

5.3 独享共享复合院落

第六章 院落空间在高密度住宅中发展的思考

6.1 三种模式的局限

6.1.1 独享院落的局限

6.1.2 共享院落的局限

6.1.3 独享共享复合院落的局限

6.2 高密度多高层院宅的未来发展

6.2.1 更多关注于廉租房或者政府保障房

6.2.2 形成多个维度高密度多高层院落住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院落式住宅是中国传统经典住宅形式,是传统中国人的理想居所。院落作为一种空间组织手法,具有活动交叉性、功能模糊性(私密和开放边界模糊)以及景观渗透性这三重属性,这些空间属性能促进大家族成员间或者现代邻里间的交往与活动。近年来,城市趋向于高密度化,大量的低密度院落住宅被布置在自然景观相对较好的郊外,多被精英阶层所拥有。而在城市中心区,林立着大量高密度化的住宅,且以多高层为主。居民生活在这种封闭的住宅环境中,缺少了邻里间的人文关怀,更缺少了感受自然的精神体验。 因此我们需要去探索高密度院落住宅,因为这更接近于平民阶层的需求。当然我们的探索并不是对传统院落在多高层的再复制,而是它的同象异构,是还原了传统院落的空间精神和空间内涵。 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实例论证的方法,对传统院落空间原型特性进行分析提炼,找出了传统院落和高密度住宅中“类院落”形态的关联性,归纳出了三种高密度住宅“类院落”的演绎模式——独享院落、共享院落、独享共享复合院落,且发掘出了高密度院落住宅的未来发展——更多关注于廉租房或者政府保障房以及探索多维度的高密度院落住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