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贸易条件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h】

产业贸易条件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框架

1.2.3 创新点与难点

1.2.4 不足之处及未来可拓展方向

2 贸易条件相关文献综述

2.1 贸易条件相关理论研究

2.1.1 贸易条件的确定

2.1.2 “贸易条件恶化论”及其发展

2.2 贸易条件的分类及定义

2.2.1 价格贸易条件

2.2.2 收入贸易条件

2.2.3 单要素贸易条件

2.2.4 双要素贸易条件

2.3 贸易条件测算

2.3.1 拉氏公式测算方法

2.3.2 帕氏公式测算方法

2.3.3 费氏公式测算方法

2.3.4 基于种类变化的进出口价格指数

2.3.5 理论评价

2.4 贸易条件影响因素

2.4.1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2.4.2 FDI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2.4.3 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2.4.4 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2.4.5 理论评价

3 世界主要国家贸易条件现状分析

3.1 贸易条件测算说明

3.2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贸易条件现状

3.2.1 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现状

3.2.2 主要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现状

3.2.3 主要最不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现状

3.2.4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贸易条件平均值现状

3.3 世界主要国家分产业贸易条件现状

3.3.1 产品分类

3.3.2 主要发达国家分产业贸易条件现状

3.3.3 主要发展中国家分产业贸易条件现状

3.3.4 主要最不发达国家分产业贸易条件现状

3.3.5 不同产业贸易条件平均值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计量模型建立

4.1 理论模型构建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2.1 贸易条件直接影响因素

4.2.2 贸易条件间接影响因素

4.3 计量模型构建

5 实证分析

5.1 整体贸易条件回归结果分析

5.2 不同产业贸易条件回归结果分析

5.2.1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回归结果分析

5.2.2 资源型制造品贸易条件回归结果分析

5.2.3 低技术制造品贸易条件回归结果分析

5.2.4 中技术制造品贸易条件回归结果分析

5.2.5 高技术制造品贸易条件回归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1.1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贸易条件差异大

6.1.2 不同要素禀赋国家贸易条件改善途径不同

6.1.3 不同产业贸易条件关键影响因素不同

6.1.4 不同变量对贸易条件影响效果差异大

6.2 启示

6.2.1 适当减少初级产品和资源型制造品出口

6.2.2 着力改善低技术制造品贸易条件

6.2.3 转变贸易结构,扩大中/高技术制造品出口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直接关系到一国的贸易利益。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并非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从中获利。哪些国家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哪些国家却在失去利益,以及影响贸易条件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拉氏指数测算了世界30个国家1995-2012年间整体贸易条件以及分产业贸易条件(包括初级产品、资源型制造品、低/中/高技术制造品5个产业),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的“获利”者,而最不发达国家已成为主要的“失利”者;资源禀赋在国际贸易中仍起着重要作用,石油、矿产等资源丰裕国家的资源型制造品贸易条件明显高于他国;非资源禀赋国家主要通过提升占贸易品总数比例较高的低/中技术制造品贸易条件来改善其整体贸易条件。
  在贸易条件测算基础上,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实际有效汇率、FDI、关税以及技术进步对整体以及不同产业贸易条件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关税和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整体贸易条件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提高关税水平以及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对改善一国整体贸易条件起到了显著作用;不同产业贸易条件关键影响因素各有差异,但总体上仍以技术进步、关税和实际有效汇率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增长和FDI作用微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