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运河水文化要素辨识及再现路径研究
【6h】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运河水文化要素辨识及再现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申遗时代运河水文化印记的传承

1.1.2 五水共治背景下的水文化品味的追求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水文化

1.2.2 水文化要素

1.2.3 形态再现

1.2.4 空间重构

1.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1 水文化记忆要素对运河水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3.2 水文化要素的“再现与重构”对指导运河水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3.3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记忆完型’’是运河水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运河水文化研究综述

2.1 国内运河水文化研究构成与趋势

2.1.1 研究主题分类

2.2.2 研究趋势分析

2.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专题研究

2.2.1 运河景观规划

2.2.2 运河旅游

2.2.3 古村镇文化与遗产保护

2.3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研究

2.3.1 论文研究

2.3.2 理论研究成果

2.4 国外运河相关案例研究及借鉴

2.4.1 塞纳河

2.4.2 泰晤士河

第三章 格式塔理论与运河水文化要素解析

3.1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3.1.1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1.2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1.3 格式塔理论在水文化空间形态研究中的运用

3.2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要素空间形态解析

3.2.1 运河水文化要素在空间形态中的价值

3.2.2 寻根探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空间功能的演变

3.2.3 运河水文化要素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空间形态中的构成

3.3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要素评述

第四章 水文化要素空间再现的策略选择

4.1 空间布局与水文化要素的选取

4.1.1 总体空间布局理念与水文化内涵

4.1.2 文化主线的建构

4.1.3 水文化主线的通感把握

4.1.4 水文化主线的节奏打造

4.2 空间形态设计与水文化的再现

4.2.1 漕运文化的再现

4.2.2 商业文化的再现

4.2.3 民俗文化的再现

4.3 空间形态设计与水文化要素的延续

4.3.1 物质形态运河水文化记忆要素延续

4.3.2 行为形态运河水文化记忆要素延续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5.1 研究结论

5.2 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展开▼

摘要

千里运河、千年漕运,孕育出璀璨无比的运河水文化,这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意义非凡。申遗是运河水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契机。大运河作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活的遗产”,不仅需要得到开发保护和延续利用,更需要得到展示,让人们能够真正关注水文化遗产,感受水文化魅力,开拓水文化未来。后申遗时代的到来,如何传承和保护运河这一文化遗产,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着杭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城市文化品位。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将其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将运河水文化这一形而上的概念与空间这一物化的概念有机结合,提炼出适用于水文化空间形态研究的原理。除此之外,本研究将水文化要素植入运河滨水空间中,并赋予传统空间形态新的灵魂,充分调动人们对空间体验的积极性,从而对水文化空间产生心理认同感,唤起人们的水文化记忆。
  本文以运河水文化空间使用者的心理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运河水文化要素在空间上的“再现与重构”,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实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后申遗时代的水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