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感官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6h】

多感官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案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关键术语界定

1.8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感觉处理障碍

2.1.1 视觉处理障碍

2.1.2 听觉处理障碍

2.1.3 其他感觉处理障碍

2.2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多感觉整合障碍

2.2.1 McGurk效应

2.2.2 口技效应

2.2.3 闪现错觉

2.2.4 橡胶手错觉

2.2.5 其他相关研究

2.3 多感觉整合理论模型

2.3.1 通道精确假设

2.3.2 统计优化模型

2.3.3 整合时间窗口

2.4 多感官训练的相关研究

2.4.1 多感官训练

2.4.2 多感官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启示

2.6 本章小结

3 ASD儿童视觉处理障碍的多感官训练方案设计

3.2 以接受颜色鲜艳食物为目标的多感官训练方案

3.3 以接受场地变化为目标的多感官训练方案

3.4 综合多感官训练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对象

4.1.2 实验框架

4.1.3 实验工具

4.1.4 实验安排

4.2 实验程序

4.2.1 基线期

4.2.2 干预期

4.2.3 维持期

4.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4.3.1 接受食物的干预结果分析

4.3.2 接受场地的干预结果分析

4.3.3 感知能力综合变化的结果分析

4.3.4 效度分析

4.4 实验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未来研究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未来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研究的逐步深入,感觉处理障碍已作为其核心症状被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成为ASD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ASD儿童普遍存在感觉处理障碍,导致其在生活中难以对某些感觉信息作出适当反应,进而影响其在社交和沟通方面的发展。目前ASD儿童感觉处理障碍的干预多采取多感官训练的方式,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因此,针对ASD儿童的感觉处理障碍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多感官训练成为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
  首先,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ASD儿童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处理障碍,梳理ASD儿童多感觉整合障碍,包括McGurk效应、口技效应、闪现错觉和橡胶手错觉等,介绍学界已提出的多感觉整合理论模型,包括通道精确假设、统计优化模型和整合时间窗口。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的多感官训练及其在ASD儿童早期干预中的相关研究。
  其次,针对ASD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处理障碍,本研究设计ASD儿童多感官训练框架,并围绕ASD儿童接受颜色鲜艳食物与接受场地变化这两种目标,提出对应的多感官训练方案,将单通道刺激与多通道刺激相结合,从专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以有效干预ASD儿童的视觉处理障碍。
  最后,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在浙江省某省级康复医院选取四名被试,采用本研究所设计的多感官训练方案,开展ASD儿童多感官训练干预实验。实验结果发现:(1)本研究所设计的多感官训练方案能够有效增加ASD儿童对食物和场地的接受数目并提高其感知能力;(2)多感官训练对视觉、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3)不同能力的ASD儿童在不同目标行为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维持效果。
  本研究丰富了ASD儿童的感觉处理障碍领域的理论研究,改善ASD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处理障碍,有利于发展其生活适应能力,帮助ASD儿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