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海产品腐败
1.1.1 不同海产品的主要腐败微生物
1.1.2 海产品主要腐败代谢产物
1.2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
1.2.1 群体感应分子互作机制
1.2.2 群体感应与食品腐败
1.2.3 群体感应与菌膜形成
1.2.4 群体感应淬灭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特定腐败菌Shewanella baltica群体感应系统的确认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菌株及保藏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菌株的活化及培养
2.3.2 群体感应自我诱导实验
2.3.3 总RNA提取和纯度测定
2.3.4 基因组DNA的去除以及cDNA的合成
2.3.5 qRT-PCR特异性引物合成
2.3.6 荧光定量PCR(qRT-PCR)
2.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8 S.baltica 73以及大黄鱼中AHLs和DKPs的提取
2.3.9 AHLs和DKPs标准溶液的配制
2.3.10 UPLC-MS/MS检测AHLs和DKPs
2.4 结果与讨论
2.4.2 S.baltica 73以及腐败大黄鱼中AHLs和DKPs的定性定量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uxR家族受体蛋白与AHLs和DKPs的特异性识别以及其对致腐能力和菌膜形成的调控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菌株及质粒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株的活化及培养
3.3.2 总RNA提取和纯度测定
3.3.4 特异性引物合成
3.3.5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3.3.6 高保真PCR扩增
3.3.7 目的蛋白表达与分离纯化
3.3.8 LuxR家族蛋白与AHLs和DKPs的体外结合实验
3.3.9 UPLC-MS/MS检测LuxR家族蛋白结合的AHLs和DKPs
3.3.10 luxR家族基因以及菌膜相关基因bfp缺失株构建
3.3.11 三甲胺(TMA)测定
3.3.12 生物胺(腐胺)测定
3.3.13 菌膜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LuxR家族蛋白表达与分离纯化
3.4.2 LuxR家族蛋白与AHLs和DKPs的特异性识别
3.4.3 luxR家族基因以及菌膜相关基因bfp缺失株构建
3.4.4 S.baltica 73各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腐败能力比较
3.4.5 S.baltica 73各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菌膜形成能力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baltica 73中DKP-LuxR型QS系统调控其致腐能力及菌膜形成的通路挖掘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菌株及保藏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菌株的活化及培养
4.3.2 总RNA提取和纯度测定
4.3.3 原核链特异性转录组分析
4.3.4 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合成
4.3.5 荧光定量PCR(qRT-PCR)
4.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7 外源添加cyclo-(L-Pro-L-Phe)后三甲胺、腐胺及菌膜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原核链特异性转录组分析
4.4.2 荧光定量PCR验证
4.4.3 外源cyclo-(L-Pro-L-Phe)对S.baltica 73野生株与缺失株SB7301和SB7302腐败能力的影响
4.4.4 外源cyclo-(L-Pro-L-Phe)对S.baltica 73野生株与缺失株SB7301和SB7302菌膜形成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