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6h】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络成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概念与特点

1.2.2理论模型

1.2.3诊断标准

1.2.4归因研究

1.3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 测量工具

2.3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2 大学生用户网络成瘾倾向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3.2.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划分标准

3.2.2高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用户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区别

3.2.3不同严重度成瘾倾向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研究

3.2.4不同严重度成瘾倾向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3.2.5不同严重度成瘾倾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

3.2.6不同严重度成瘾倾向大学生网络使用特点的研究

3.3 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模式

3.3.1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网络使用特点的关系研究

3.3.2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网络使用对网络成瘾倾向的路径分析

4 讨论

4.1 高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用户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4.2 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用户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

4.3 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用户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4.4 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用户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4.5 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用户在网络使用特点上的差异

4.6 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模型

5 研究结论

6 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又称为“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或“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简称PIU),是国外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反映自我调节和社会资源的心理变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以揭示网络成瘾倾向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网络过度使用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思路。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的结论:1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高网络成瘾倾向,三年级的大学生比其他年级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高网络成瘾倾向,但未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网络用户在生活事件量表的各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健康适应”、“其他”和“人际关系”三项因子对高网络成瘾倾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网络用户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应对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自责和求助能预测网络成瘾倾向。 4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网络用户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主观支持对网络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 5不同严重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用户在网络使用的时间、频率和动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上网时间、上网频率和动机对网络成瘾倾向有一定预测作用。 6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模型。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网络使用特点都与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显著相关。通过路径分析发现,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和网上人际互动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获取知识的动机通过作用于不成熟应对间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社会支持和人际互动通过对上网时间的影响来间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不成熟应对不仅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还与成熟应对通过作用于人际互动间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 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几点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