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财富回流现象的城市化机制解释与反思
【6h】

基于财富回流现象的城市化机制解释与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致谢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缘起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缘起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财富

1.2.2财富回流现象

1.2.3其他相关概念

1.3课题研究的对象、重点及方法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重点

1.3.3研究方法

1.4课题研究的基本逻辑模式、框架及内容

1.4.1研究的基本逻辑模式

1.4.2研究的框架及其内容

第2章城市化机制解释基础的研究

2.1城市化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城市与城市化

2.1.2人与城市化

2.1.3财富与城市化

2.1.4国内外城市化机制研究进展

2.2城市化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再认识

2.1.1.城市化的认识论

2.1.2城市化的方法论

2.3小结

第3章城市化衡量准则选取及现状的研究

3.1城市化准则选取

3.1.1准则概述

3.1.2城市化准则选取的必要性

3.1.3城市化准则选取的原则

3.2城市化的不同评判准则

3.2.1人口准则

3.2.2经济准则

3.2.3空间准则

3.2.4社会准则

3.2.5其他

3.2.6反思之一:城市化刚性准则面临的窘境

3.3财富:一种衡量城市化的新准则

3.3.1财富准则的客观性

3.3.2财富准则的合理性

3.3.3财富准则的科学性

3.3.4反思之二:城市化弹性准则构建的必要性

3.4财富回流:城市化中隐现的另类现象

3.4.1财富回流现象的背景

3.4.2财富回流现象的类型

3.4.3财富回流现象的原因

3.4.4财富回流现象的影响

3.5小结

第4章基于两种不同层面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的探讨

4.1宏观层面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研究

4.1.1城市演化解释的宏观特征

4.1.2城市化解释的宏观逻辑

4.1.3反思之三:财富流动在宏观逻辑中扮演的角色

4.2微观层面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研究

4.2.1城市演化解释的微观特征

4.2.2城市化解释的微观逻辑

4.2.3反思之四:财富流动在微观逻辑中扮演的角色

4.3小结

第5章基于实践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的探讨——关于徽州西溪南镇的实证研究

5.1实证研究的相关外部说明

5.1.1实证研究的对象选取说明

5.1.2实证研究的资料来源

5.2西溪南镇概况

5.2.1地理区位

5.2.2历史沿革

5.2.3空间布局

5.2.4人文资源

5.3西溪南的两种发展路径

5.3.1社会演化中的发展路径

5.3.2规划控制下的发展路径

5.4不同路径的逻辑比较与解析

5.4.1价值观念差异

5.4.2条件认识差异

5.4.3实践横式差异

5.4.4空间形态差异

5.4.5绩效评价差异

5.5反思之五:实证研究意义的认知

5.6小结

第6章结语

6.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财富回流现象引发的再思考

6.3社会现象对城市理论发展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6.3.1重新认识社会现象的地位

6.3.2社会现象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6.3.3中国特色城市理论构建的尝试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更加紧密,社会财富也伴随城市发展在城市中继续快速聚集。无论城市政府还是学术界仍倾向于以区域分工的方式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但笔者意识到,城乡间人口流动已达到空前的规模,社会财富也随着人口流动而被大量转移至郊区甚至更加偏远的农村地区(文中称为“财富回流现象”)。
   种种迹象表明城市绝对集中论似乎正在逐渐失去站稳脚跟的基石。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若将城市化视野仅仅局限于“如何将城市规模壮大,如何吸引人口进入流入城市”的传统思维,显然过于狭隘与不合时宜。面对处于“流动状态”的城市化现实来说,我们更应将城市化的定义扩大到全社会,着眼于对城市化是如何发生的;着眼于当前的城市特征为什么会如此;着眼于这些城市现象对社会演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着眼于如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城市理论体系等一系列本源性问题的思考。
   笔者认为,每个阶段的城市发展都有其内在逻辑模式,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条不同的思维路线。通常的理论研究是基于前者基础上的,但本研究试图以当前社会形势为背景,在财富回流现象的基础上对城市化的微观机制做初步解释。为此,文章首先回顾了城市解释的基础;再斟酌了城市化量度的恰当参数,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演绎城市化机制的内在逻辑;最后,为了让本研究更具说服力,笔者就以徽州西溪南实证研究对前文观点加以在解释,重申本研究城市化解释的内在合理性与必要性,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城市化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