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
【6h】

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将中国古代叙事文体的发展梳理为历史叙事一六朝志怪一唐传奇一话本小说一“四大奇书”的脉络,从这一发展脉络入手,在文体的传承和文体生成的“社会一历史”语境中,来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观念、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等五个叙事范畴的作具体的考察,进而从这一考察中,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变化的特点。
   论文共分七个部分:
   “导论”回顾了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研究的历程,提出了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切入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研究立场,并对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思路作了说明。
   第1章论述中国古代范式性的叙事文体——历史叙事的特点。首先指出了中国古代元初的叙事文字甲骨卜辞和神话对历史叙事的两点影响,即叙事时间的整体性操作和叙事结构的“空间化”。其次指出,历史叙事的“实录”要求与“记事”活动的历史渊源,使得其总体上采用了客观化的全知叙事视角模式,顺叙的叙事时间模式;《春秋》确立了历史叙事的儒家道统,确立了“史官式”叙事者道德权威的形象,而历史叙事的空间化结构又为儒家道德观念所贯穿,发展出有机构成的“空间化”形态。
   第2章论述从历史叙事中分化而来的六朝志怪叙事的特点。其在总体承传历史叙事的前提下,反映出新的叙事内涵。因为时代背景的文学性氛围,六朝志怪道德性的叙事观念融入了文学性的特质,其叙事者相应具有了“爱广尚奇”的审美性内涵;而由于题材上的“采录传闻”性质,基于承传历史叙事对事件的真实性的要求,在叙事视角上出现了叙事层次的安排,以“见证人”的模式展开了限知视角叙事,在叙事时间上则展开“见证人”倒叙模式。在叙事观念上,六朝志怪所秉持道德性的叙事观念中有了佛教“因果”的成分,并贯穿到叙事结构中,从而使其“空间化”结构表现出新的特点。
   第3章论述标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独立的唐传奇叙事的特点。首先指出唐传奇的独立不能脱离史传和六朝志怪的传统,反映到叙事实践上,仍然具有历史叙事和六朝志怪的特点。但是基于文学性的叙事观念,唐传奇的叙事者消解了历史性和道德性的内涵,表现出文学性的特质;并从文学性的叙事策略出发,唐传奇在叙事视角上进行全知和限知交替运用;在叙事时间上运用追求文学效果倒叙和预叙,并通过围绕人物性格来安排叙事节奏;在叙事结构上,早期唐传奇表现出“空间化”的取向,后期在文学性的叙事观念的掌控下,通过刻画人物性格,是人物行动具有了严密的因果逻辑联系,发展具有“时间性”特征的叙事结构。
   第4章论述话本小说叙事的特点。早期话本小说以“说书体”为叙事体例,其叙事不脱离口头叙事的特点。但是由文人所创作的拟话本小说,在叙事观念上,面对市民阶层的兴起,既传承了儒家道统,又融入了时代流行的“果报”和“宿命”观念,同时基于时代所要求的“情教观”,其中又有文学性的成分;在叙事视角上,通过设置“拟说书情境”,让“说书入”叙事者从全知视角展开道德说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又通过限知视角的运用追求文学性的审美效果;在叙事时间上从“说书体”和历史叙事传统的要求出发,总体上进行顺叙叙事,同时利用时间倒错来进行道德教化和进行文学性叙事;在叙事结构上,运用“果报”和“宿命”观念,发展出有机构成的空间化结构。
   第5章论述“四大奇书”的叙事特点。首先指出由民间“说话”伎艺而来的“小说”被统一到历史叙事话语中,“四大奇书”在“说书体”的外衣下,复归历史叙事传统,形成“奇书文体”。在叙事观念上,“四大奇书”表现出儒家道统和新兴思潮的矛盾特质,其“说书人”叙事者因之表现出反讽的内涵;在叙事视角上,“四大奇书”背离“说书体”,广泛运用历史叙事的全知视角模式,采用人物的流动性视角,但其间不乏文学性叙事的运用;在叙事时间上建构出历史性特征,总体采用顺叙叙事,但是在节奏上利用场景展开虚构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沿用了《史记》的“空间化”的形态,但是其构成更为复杂,并在客观上表现出文学性的审美效果。
   结语指出,在中国古代特有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小说逐步脱离历史叙事母体,拓展文学性的叙事空间,但是历史叙事,始终是如影随形的伴随着小说体叙事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演进,就在实录和虚构、道德叙事和文学叙事两对矛盾的颉颃互进中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