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物内源及营养因素对羊脂肪组织中挥发物质组成的影响
【6h】

动物内源及营养因素对羊脂肪组织中挥发物质组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表一览表

图一览表

缩略词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肉品风味研究概述

1 产品风味在产品品质中的作用

2 肉风味前体物质组成

3 影响肉风味的因素

第二节 风味的研究方法

1 感官评价方法

2 风味的指纹分析

3 风味物质提取分离技术

第三节 羊肉风味的研究概述

1 主要风味物质

2 日粮的影响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物生理因素对羊脂肪组织中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

第一节 去势、品种和年龄对羊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性别、部位对湖羊脂肪组织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豆油和抗氧化剂对湖羊脂肪组织中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第一节 豆油和抗氧化剂对育肥湖羊生长、瘤胃发酵和血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豆油和抗氧化剂对湖羊脂肪组织抗氧化水平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豆油和抗氧化剂对育肥湖羊脂肪风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综合讨论

1 挥发性物质与羊肉风味

2 影响羊肉挥发性物质的因素

3 脂肪组织在风味研究中的作用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后续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挥发性物质是决定动物产品风味品质的基础,不同物种的特征性风味是由脂肪组织中的脂溶性挥发物质形成的。湖羊是我国南方优秀的绵羊品种,研究其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可为进一步开发这一优良品种资源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去势对山羊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接着比较了品种、年龄、性别和脂肪部位等条件下羊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差异,揭示了醛类物质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豆油和抗氧化剂两种外源因素对湖羊生长、抗氧化能力、脂肪组织中脂肪酸、挥发性物质组成和风味的影响。
   1去势、品种和年龄对羊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试验一)
   为了研究动物去势、品种和年龄等不同条件下羊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差异,本试验以湖羊与波本杂交一代山羊为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了10月龄去势山羊、公山羊、公湖羊和24月龄公湖羊皮下脂肪和肾周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得出脂肪组织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E-2-壬烯醛、E-2-辛烯醛、E-2-癸烯醛、壬醛、庚醛和2-十一烯醛等,说明醛类物质是不同脂肪组织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的主要成分。去势对山羊脂肪组织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年龄影响湖羊皮下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但对肾周脂肪组织影响不显著:湖羊皮下脂肪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山羊皮下脂肪组织(P<0.05),个别醛类物质在10月龄湖羊皮下脂肪中含量比24月龄湖羊皮下脂肪高(P<0.05)。山羊和湖羊的皮下脂肪组织中醛类物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肾周脂肪组织(P<0.05)。可见,醛类物质是决定风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去势对山羊脂肪组织中主要挥发性物质引起的风味没有影响,品种和年龄的影响明显。
   2性别和部位对湖羊脂肪组织品质特点的差异分析(试验二)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湖羊肾周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可能的形成机理,本试验采用SPME-GC-MS法测定了湖羊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用GC法分析了脂肪酸组成,并测定脂肪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醛类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分别是公羊皮下脂肪组织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和脂肪酸;酚类和酯类是母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分析本研究共得到17种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其中2-戊烯醛,庚醛,2-辛烯醛,壬醛,2-壬烯醛,2,4-壬二烯醛,2-癸烯醛,2-十一烯醛,2-癸酮和4-氯辛烷在皮下脂肪组织中较多(P<0.05);2-戊烯醛,2己烯醛,辛醛,2.辛烯醛,壬醛,壬二烯醛和4-氯辛烷在在母羊脂肪组织中较多(P<0.05)。不饱和脂肪酸在公羊脂肪组织中含量比母羊脂肪组织中高(P<0.05),在皮下脂肪组织中含量比肾周脂肪组织中高(P<0.05)。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做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醛类物质与不饱和脂肪酸高度相关,其中与C20:2相关性最强。脂肪组织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皮下脂肪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比肾周脂肪组织高(P<0.05)。皮下脂肪组织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但是仍有较多的脂肪酸氧化产物(醛类物质)形成,提示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可能是影响醛类形成的直接原因。
   3豆油和抗氧化剂对育肥湖羊生长、瘤胃发酵和血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试验三)
   为了研究脂肪组织中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和风味的关系,本试验设计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豆油日粮,同时考虑到不饱和脂肪酸易发生氧化反应,又引入了抗氧化剂作为另一因素,研究日粮调控对湖羊脂肪组织风味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素析因设计,研究了豆油和抗氧化剂对育肥湖羊生长、瘤胃发酵和血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豆油使终末体重显著降低(P<0.05);增加潮羊瘤胃中乙酸含量(P<0.05),减少丁酸含量(P<0.05);增加了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抗氧化剂不影响潮羊生长,但增加了丙酸水平(P<0.05),提高了血清中GSH-Px活性(P<0.05),可见豆油影响湖羊生长,抗氧化剂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4豆油和抗氧化剂对湖羊脂肪组织抗氧化水平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四)
   为了评价豆油和抗氧化剂对湖羊脂肪组织营养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试验三的基础上,本试验分析了四组试验湖羊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豆油对皮下脂肪组织抗氧化水平没有影响,但是降低了肾周脂肪组织SOD活性(P<0.05)。添加豆油并没有影响湖羊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但是显著改变肾周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其中总脂肪酸含量减少(P<0.05),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降低(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豆油组肾周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抗氧化剂添加对两种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水平均没有影响。可见日粮对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皮下脂肪较稳定,而肾周脂肪变动较大。
   5豆油和抗氧化剂对育肥湖羊脂肪组织风味的影响(试验五)
   为了评价豆油和抗氧化剂对湖羊脂肪风味的影响,试验五利用电子鼻对四组试验湖羊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风味的指纹信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SPME-GC-MS分析了所有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研究发现皮下与肾周脂肪组织之间风味显著不同,电子鼻能有效识别豆油对两种脂肪组织风味的改变,抗氧化剂在同时添加豆油后对脂肪组织风味没有影响。豆油对皮下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没有影响(P>0.05),但显著减少了肾周脂肪组织中醛类物质含量(P<0.05)。将所有挥发性物质的综合信息经过判别因子分析发现,基于挥发性物质组成的整体信息显示,豆油组的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分别与对照组的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存在明显差别,这与风味变化的判别结果一致。可见豆油对湖羊脂肪组织风味的影响明显,其中皮下脂肪组织风味变化受整体挥发性物质组成综合影响,肾周脂肪组织风味变化可能由于醛类物质减少引起。
   综上所述,湖羊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复杂,受到品种、年龄、性别和脂肪部位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皮下脂肪组织更易受到以上生理因素影响。在众多挥发性物质中,醛类物质是造成脂肪组织差异的关键物质,与脂肪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豆油添加能够影响湖羊育肥生长,引起脂肪风味的可识别变化,减少肾周脂肪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醛类物质含量,但对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组成没有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生理因素对皮下脂肪组织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较大,而营养调控对肾周脂肪组织风味的影响显著,醛类物质是豆油引起脂肪风味可识别变化的重要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