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诠释的标准”——艾柯《玫瑰的名字》与其诠释理论间的张力
【6h】

“诠释的标准”——艾柯《玫瑰的名字》与其诠释理论间的张力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玫瑰之战”

1.2 “理论”与“小说”的联系——一个特殊的研究角度

1.3 侦探活动——作为文本解读

2 威康的推理及“失败”

2.1 溯因推理——威康的侦探方法

2.2 凶杀案的“《启示录》模式”

2.3 威康推理的“失败”

3 《玫瑰的名字》中的诠释观念

3.1 “使用文本”与“诠释文本”

3.2 “《启示录》模式”:解读中的特殊状况

3.3 “《启示录》模式”:发现还是建构?

4 理论与小说的对话

4.1 “侦探活动”与“文本解读”

4.2 解读的标准:“文本意图”

4.3 “文本内在连贯性”的有效性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由于艾柯理论家的身份,学界对其小说《玫瑰的名字》的研究,总是绕不开它与艾柯理论间的关系。但是,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往往将小说看作理论的图解,大都有“理论先行”的弊病。这样的解读,不仅抹杀了小说自身的丰富性,且无法真正认清艾柯理论和小说间的关系。事实上,从艾柯自己对侦探小说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找到探究其小说与理论间关系的合理路径:艾柯曾将“侦探调查的一系列事件”定义为“文本”,故《玫瑰的名字》中,主人公威廉的侦探活动可以视为文本解读。基于此,本文首先展示出侦探小说《玫瑰的名字》中威廉的推理过程:指出威廉运用“溯因推理”的方法建立了凶杀案的“《启示录》模式”,却最终被验证为失败。随后,我们将威廉的侦探活动视为文本解读,指出小说对“诠释的标准”这一问题的关注。最后,考察艾柯诠释理论对“诠释的标准”的划定,并将其与小说中展示的解读细节联系起来,得出艾柯将“文本意图”作为“诠释的标准”的无效性。在这个意义上,《玫瑰的名字》完成了对艾柯理论的证伪。这一研究方法,既保留了小说自身的价值,又将艾柯对诠释理论的关注与小说恰当地联系了起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