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安排视角下的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6h】

制度安排视角下的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表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重要概念的界定

1.3.1 制度安排

1.3.2 金融结构及其调整

1.3.3 经济发展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1.5.1 主要研究方法

1.5.2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回顾与相关研究

2.1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典理论回顾

2.1.1 货币金融与经济理论

2.1.2 货币增长理论

2.1.3 金融发展理论

2.1.4 内生金融经济发展理论

2.2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关文献

2.2.1 金融结构定义相关文献

2.2.2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文献

2.2.3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相关文献

2.2.4 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关文献

2.3 制度安排与经济金融发展相关文献

2.3.1 国外有关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经典文献

2.3.2 国内有关制度与经济金融发展的相关文献

2.4 金融结构变迁、调整与优化相关文献

2.4.1 金融结构的变迁

2.4.2 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5 本章小结

3 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制度安排视角的机理分析

3.1 金融制度安排对金融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

3.1.1 货币汇率制度安排对金融结构体系的影响

3.1.2 市场准入和业务监管安排对金融结构体系的影响

3.1.3 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安排对金融结构体系的影响

3.2 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制度安排视角

3.2.1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3.2.2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

3.2.3 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3.3 本章小结

4 金融结构与金融制度安排指标构建:主成分分析法

4.1 主成分分析法

4.1.1 主成分分析法内涵

4.1.2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4.2 金融结构综合指标的构建

4.2.1 传统金融结构指标及其缺陷

4.2.2 金融结构综合指标设计与解释

4.2.3 金融结构综合指标的测算

4.3 金融制度安排指数的构建

4.3.1 金融自由化及其指数的内涵

4.3.2 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评估指标

4.3.3 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测算

4.4 本章小结

5 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制度安排视角的实证

5.1 中国金融结构调整和演变的统计分析

5.1.1 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统计分析

5.1.2 中国金融结构现状的统计分析

5.1.3 中国金融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

5.2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5.2.1 指标选择及模型确定

5.2.2 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5.2.3 模型估计及检验

5.3 本章小结

6 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安排视角的实证

6.1 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6.1.1 指标选择

6.1.2 ADF检验

6.1.3 协整检验

6.1.4 模型估计

6.1.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6.2 金融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6.2.1 模型设定

6.2.2 数据处理

6.2.3 模型估计

6.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6.3 本章小结

7 区域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以长三角为例

7.1 区域金融结构的统计分析

7.1.1 全国性区域金融结构的统计分析

7.1.2 以长三角为例的区域金融结构比较分析

7.2 长三角区域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7.2.1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7.2.2 面板数据实证检验

7.3 长三角区域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7.3.1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7.3.2 面板数据实证检验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金融化步伐的加速推进,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现实中,世界各国的金融结构体系存在巨大差异。如何理解这些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相当有争议的学术论题,而且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在已有相关研究中,有大量的文献围绕银行机构和金融市场在金融结构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争论,也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契合点分析讨论了不同的银行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劣,但是相关研究至今未达成一致的观点。由于政府制度安排作为经济发展史的一种常态,其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尝试从金融制度安排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了金融结构及其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现有文献在分析金融制度安排及其与经济运行的关系时,过于注重制度安排的特性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可能影响。然而,在本文看来,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在储蓄动员、风险分散以及资金配置方面的作用机制和途径不尽相同且各有利弊,仅仅简单地探讨金融体系的特性或难以确定何种金融结构更有助于经济发展。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金融结构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的特性共同入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有着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只有金融结构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各种内涵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体系的功能,促进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反之,当金融结构体系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吻合,那么就有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低效运行,并进一步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既定经济发展阶段,如何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体系,促进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发展,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论题。当然,金融结构体系对政府制度安排的依赖,又要求在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的同时,强调对金融制度安排的调整与改革。 在行文路径上,本文第二章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通过相关理论述评,勾勒出全文的分析思路;在第三章,本文首先立于政府金融制度安排层面探讨了其对金融结构及其调整的影响,然后在制度安排约束下就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考虑到现有学界鲜有系统地兼顾经济发展的内在属性,本文即着眼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经济质量改善与提高”之内涵,分别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优化”三个维度深入阐述了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机理,并在机理分析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理论模型;本文在第四章设计了衡量金融结构与金融制度安排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法分析得出金融结构综合指标因子和金融自由化指数,为第五至第七章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两个层面对全国和区域的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打下了基础。另外,在增长层面的分析中,本文还粗线条地统计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一般趋势及演变中具有的特征;本文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及由理论和实证分析折射的政策建议,同时还对文章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明确。 本文的分析结论显示,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通过借助相应的媒介而实现相互的动态作用,但在不同金融制度安排下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异。政府制度安排的存在降低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而金融制度安排的放松也即金融自由化则有助于金融体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而可以提高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代表金融结构不同构成成分的直接融资因子和间接融资因子均能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个方面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并且以间接融资因子的作用更大;在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发展都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只是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金融自由化指数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经济总量的增长,也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整个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如此分析结论要求,优化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通过利率市场化引导影子银行的显性发展;加快以证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模式建设,引导并支持非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注重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升区域金融结构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作用;继续推动金融自由化,促进金融产权多元化和金融市场机制发展,降低政府制度安排在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不利影响;在产业政策导向上,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促进民间资本在不同产业和地区间的流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