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0例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基因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6h】

50例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基因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英文缩写词与中英文索引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病例的基本信息

2 基因突变位点分布

3 治疗前血浆游离肉碱(C0)水平和恢复正常所需时间

4 临床表现

5 生长发育情况

6 实验室检查

7 心电图与影像学表现(超声心动图、颅脑MRI)

8 家族史

9 随访及预后

10 基因型与表现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的患病率、基因谱及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收集所有经诊治、随访的PCD确诊病例和致病基因携带病例,分别记录其性别、孕周、出生体重、采血日龄、初筛时血浆游离肉碱(C0)水平、用药剂量、C0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家族史、临床表现、相关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影像学表现、基因检测结果、随访时间及预后,以及母亲年龄和血浆C0水平。
  结果:
  1.6年间共筛查新生儿1,119,198例,发现PCD确诊病例共50例,患病率约1∶22,384;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例;男女比1∶1.38,平均孕周38+周,平均出生体重3270g,平均采血日龄3.7天,母亲平均年龄28.1岁。致病基因携带病例共27例,均为足月儿,男女比例1∶1.07,平均孕周39+周,平均出生体重3300g,平均采血日龄3.6天,母亲平均年龄28.5岁。
  2.确诊组检测基因33例,共检测到23种、67个突变位点,大多数集中于外显子1、4、8。共发现11种已知致病突变位点,分别为c.1400C>G(p.S467C)、c.760C>T(p.R254X)、c.51C>G(p.F17L)、 c.865C>T(p.R289X)、 c.1195C>T(p.R399W)、 c.338G>A(p.C113Y)、 c.845G>A(p.R282Q)、 c.428C>T(p.P143L)、c.1433C>T(p.P478L)、c.505C>T(p.R169W)、c.652+1G>A,和12种新发突变位点,c.308T>G(p.V103G)、c.1505C>A(p.T502K)、c.1445A>G(p.Y482C)、c.538C>G(p.Q180E)、 c.1427T>C(p.L476P)、 c.40T>A(p.W14R)、 c.1362T>G(p.Y454X)、 c.1252C>T(p.Q418X)、 c.42G>A(p.W14X)、 c.498-2A>G、c.507delG(p.R169RfsX5)、c.252_265dup14(p.I89TfsX46)。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c.1400C>G(p.S467C),出现频率约34.3%;其次是c.760C>T(p.R254X)(19.4%)和c.51C>G(p.F17L)(11.9%)。
  3.携带组检测基因6例,母亲中共检测到4种、12个突变位点,包括1种未知突变位点c.497+1G>T和3种已知致病突变位点c.1400C>G(p.S467C)、c.760C> T(p.R254X)及c.51C>G(p.F17L);最常见突变位点为c.1400C>G(p.S467C),出现频率75%。6例婴儿中的4例携带c.1400C>G(p.S467C)突变,2例分别携带c.51C>G(p.F17L)、c.760C>T(p.R254X)突变;其中c.1400C>G(p.S467C)突变仍为最常见突变位点,出现频率约66.7%。
  4.初次筛查(以下简称初筛)时,确诊组患儿的平均血浆C0水平为[(7.70±2.70)μmol/L],携带组为[(6.43±2.33)μmol/L],均低于正常,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确诊组用药前的血浆C0水平呈下降趋势,而携带组则呈上升趋势,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0)。恢复时间上,确诊组(中位数32天)显著长于携带组(中位数26天)(p=0.000)。
  5.确诊组患儿除8例失访、2例中断治疗外,均无任何PCD相关症状;16例携带组母亲有腿酸、易疲劳、低血糖发作等症状。
  6.确诊组有4例患儿同胞行基因检测,结果2例为PCD患者,2例为携带者。
  7.除失访者外,确诊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9.7个月,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者预后良好。2例自行停药患儿1例猝死,1例感染后瑞氏综合征样脑病发作。
  8.纯合突变病例在初筛血浆C0水平、恢复时间、临床表现方面与杂合突变病例不存在显著差异(p>0.01)。
  结论:
  1.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为最常见的脂肪酸代谢异常疾病之一,本省新生儿患病率高于目前文献报道。
  2.大多数突变集中于外显子1、4、8,占所有突变的77.6%。其中,c.1400C>G(p.S467C)、c.760C>T(p.R254X)、c.51C>G(p.F17L)突变是新生儿PCD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约占所有突变的65.6%(依次为34.3%、19.4%、11.9%)。c.1400C>G(p.S467C)突变是母亲PCD患者的最常见突变位点(75%)。
  3.单凭新生儿初筛血浆C0水平无法区分PCD确诊者与携带者;但母亲血浆C0水平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用药前血浆C0呈下降趋势、用药后恢复时间长等因素,均是诊断PCD的有力依据。
  4.早期发现、规范治疗、长期随访者预后良好;中止治疗可诱发严重临床事件。
  5.未发现新生儿PCD患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