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积极性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就业服务新形态研究——以浙江省三个个案为例
【6h】

积极性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就业服务新形态研究——以浙江省三个个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和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就业服务

2.1.1 概念界定

2.1.2 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现状

2.1.3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2.1.4 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价

2.1.5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2.2 积极性社会政策

2.2.1 政策起源

2.2.2 理论发展

2.2.3 政策实践

2.2.4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3 积极性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

3.1 基本内容

3.2 实施路径

3.3 实践意义

3.4 建构中国积极性社会政策的必要性

4 就业服务新形态的案例研究

4.1 就业服务新形态的案例概述

4.1.1 创业蜂房

4.1.2 杭州携职大学生求职旅社

4.1.3 浙江省青年创业创新行动扬帆工程

4.2 案例讨论

5 就业服务发展模式探析

5.1 就业服务新形态的效用分析

5.2 就业服务新形态的模式探讨

5.2.1 倡导市场参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5.2.2 引导社会企业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5.2.3 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创造就业机会

5.3 就业服务新形态的政策倡导

5.3.1 采取社会投资导向的路径策略

5.3.2 主张资产建设的可持续效应

5.3.3 创新就业服务的供给主体

5.3.4 倡导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

5.3.5 体现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

5.4 就业服务新形态面簸的现实困境

5.4.1 政策制度建设缓慢

5.4.2 资金来源渠道有限

5.4.3 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5.4.4 社会企业发展空间不足

6 结论与反思

6.1 政策探讨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这种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或新的产业模式的同时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形势,呈现出“新增岗位减少”、“结构性失业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等新变化。而传统的公共就业服务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的新问题和异质化需求。因此,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利用就业服务来提升劳动力市场活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以“创业蜂房”、“杭州携职大学生求职旅社”、“浙江省青年创业创新行动扬帆工程”就业服务新形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访谈。在此基础上,从积极性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着手分析我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安排及其存在问题。积极性社会政策注重劳动力市场供求的搜寻匹配效率,强调劳动者积极的“参与”和潜能开发,通过社会投资和社会参与等手段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注重政策效应的可持续性。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三种新的就业服务供给形态与积极性社会政策的价值内涵相契合,极大地将消耗社会资源的社会服务转为具有财富创造的积极蕴含,有效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但如何将这种政策效应的可持续性予以延续也需要我们的思考,通过调整就业服务的法律制度环境、提升就业服务供给主体能力等方面加以改善,构建以社会投资为主的投资环境,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主体创新,从而构建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