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胆囊腺瘤及局部癌变的CT和MRI诊断
【6h】

胆囊腺瘤及局部癌变的CT和MRI诊断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专业术语和缩写词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仪器与检查方法

2.3 图像分析与观察内容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16例AG及6例AG局部恶变的CT表现

3.2 13例AG及5例AG局部癌变的MRI表现

3.3 CT与MRI在显示AG影像表现的差别

4 讨论

4.1 AG的临床表现与病理

4.2 AG的影像学表现

4.3 AG的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4.4 AG局部癌变的影像学特征

4.5 AG的鉴别诊断

4.6 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囊腺瘤(AG)及腺瘤局部恶变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这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AG及其局部癌变的CT和MRI资料,其中11例AG局部癌变,女28例,男7例,平均年龄为54岁。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7例,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13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由两位高级职称医师分别独立进行图像分析,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以及与胆囊壁之间的关系,将肿瘤按最大直径<0.5cm、0.5~1.0cm及>1.0cm分为A、B、C三组,分析肿瘤大小与形态、桑葚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AG的CT及MRI表现差异。
  结果:16例AG及6例局部癌变的CT表现:肿瘤位于胆囊体部13例,胆囊底部7例,胆囊颈部2例。单发20例,多发2例。16例AG中,A组3例均为乳头状,表面均光整;B组5例中,乳头状及椭圆形各2例,菜花状1例,表面光整3例,表面不光整2例伴桑葚征1例;C组8例中,椭圆形及菜花状各4例,表面光整1例,表面不光整7例伴桑葚征4例。所有AG病灶均为窄基底,AG平扫均未见明显钙化及坏死区,动脉期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强化。6例AG局部癌变中,椭圆形2例,菜花状4例,表面光整1例,表面不光整5例,可见桑葚征3例。窄基底3例,宽基底3例,不均匀强化4例,邻近胆囊壁局限性增厚2例,邻近肝组织侵犯1例。13例AG及5例AG局部癌变的MRI表现:肿瘤位于胆囊体部10例,胆囊底部7例,胆囊颈部1例;单发15例,多发3例。13例AG中,A组2例,均呈乳头状,表面光整。B组4例中乳头状和椭圆形各2例;表面光整1例,表面不光整并桑葚征3例;C组乳头状1例,椭圆形和菜花状各3例;表面均不光整,并可见桑葚征。所有病灶均为窄基底,在T1WI和T2WI上为均匀等信号,动脉期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5例AG局部癌变中,椭圆形1例,菜花状4例,边界光整1例,表面不光整并桑葚征4例,窄基底2例,宽基底3例。在T1WI和T2WI上上为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附着处胆囊壁局限性增厚3例,侵犯肝脏1例。AG在CT平扫时50%未能显示,MRI均可显示;桑葚征MRI显示率为100%,CT为50%。
  结论:1.AG的影像特征为窄基底伴桑葚征的肿块,并呈均匀强化。
  2.AG局部癌变的影像表现为病灶基底部增宽、桑葚征减少、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附着处胆囊壁增厚或周围组织侵犯。
  3.MRI在平扫时比CT更易发现AG,对桑葚征的显示明显优于CT。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