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6h】

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清单

表清单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肿瘤大小、TNM分期、保肛率等变化,并结合术后病理及远期预后情况来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疗效,探讨CEA、CA-199、有无淋巴结转移、癌结节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及其总体预后的分析。
  方法:收集邵逸夫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经肠镜检查见肛缘距肿瘤下缘在10cm以内,余肠腔内末见肿瘤。(2)全部患者经肠镜检查,活组织病理切片确诊为腺癌.(3)术前盆腔MRI增强或盆腔CT增强评估为T3、T4期,或者任何T,伴有淋巴结转移;(4)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或全腹CT,必要时全身骨显像(ECT)等确认无远处转移。
  60例患者均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放疗方案采用低剂量长疗程放疗,患者俯卧,CT定位,盆腔放疗剂量为44-50Gy/22-25F,同步化疗采用卡培他滨1650mg/m2/d加或不加奥沙利铂85mg/m2,每3周1次,共2次。放化疗后6-12周手术,遵循TME原则。所有术后病理标本均经我院病理科医生进行相应病理处理后,确定术后病理TNM分期,通过对比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肿瘤大小、TNM分期、保肛率等变化来分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疗效,对其进行长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对预后相关性因素行COX回归分析。
  随访:
  本组60例患者,通过门诊复查、住院、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01.10,其中2例失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8个月。
  结果:1.治疗前直肠肿瘤平均直径为6.1cm,术后肿瘤平均直径为2.2cm,与术前肿瘤平均直径相比减少了63.9%。总体缓解率为87.5%。
  2.按照TNM分期标准,60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有18例获得T分期降期,T降期率为30%;46例术前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33例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阴性;12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3例仅存在少量残留,pCR为20%。
  3.39例行新辅助放化疗前拟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治疗后行保肛术17例,保肛率43.6%。
  4.中位随访48.8月后生存分析显示达到4年总体生存率(OS)为87.95%,4年无病生存期(DFS)为71.5%,局部复发率为3.4%,远处转移率为22.4%。
  5.治疗过程中主要血液学毒性为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其中4例发生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腹泻、恶心、放射性皮炎等,均为2级以下,无1例出现3级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反应。
  6.多因素分析显示CA-199正常水平(CA-199<37IU/ml)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更佳,CEA、有无淋巴结转移、癌结节与预后(OS、DFS)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使直肠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部分获得病理完全缓解,但保肛率未见明显提高;奥沙利铂采用3周给药方式的治疗毒性较小,完全在耐受范围内;治疗前CA-199正常水平的患者较异常的患者预后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