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脉溶栓患者中颅内微出血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6h】

静脉溶栓患者中颅内微出血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静脉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颅内微出血对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微出血的影像学及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静脉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连续扫描的薄层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rt-PA)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出现率、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出血转化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
  收集在我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及溶栓后24小时均行磁敏感序列检查者,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定义溶栓后磁敏感序列上梗死区外新发圆形低信号病灶(<10mm)为新发颅内微出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对溶栓后出血转化和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145例患者,女性为51例(35.2%),平均年龄为67±13岁,溶栓前NIHSS评分为10(IQR4-12);共68例(46.9%)合并颅内微出血,7例(4.8%)存在新发颅内微出血。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基线梗死体积(OR=1.698per10 ml;95%CI:1.107-2.419; P=0.038)与收缩压(OR=2.059 per10 mmHg;95%CI:1.116-3.742;P=0.031)是静脉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但新发颅内微出血与溶栓后出血转化无关(57.1% VS28.3%; P=0.28),亦不影响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OR=0.448;95%CI:0.069-4.266; P=0.528)。
  研究结论:
  连续薄层磁敏感扫描对于正确辨认新发颅内微出血意义重大,静脉溶栓后约5%的患者会出现新发颅内微出血,并与溶栓前梗死体积及收缩压有关。而新发颅内微出血与溶栓后24小时的出血转化无显著相关,其对于患者长期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
  第二部分:颅内微出血对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研究目的: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前磁敏感序列上既往存在的颅内微出血与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不同亚型的出血转化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存在的颅内微出血对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远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
  研究方法:
  收集在我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行磁敏感序列检查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在磁敏感序列上评估颅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以无出血转化为参照,分析不同出血转化类型的影响因素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颅内出血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13)岁,女性151例(33.6%),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103)min,溶栓前NIHSS为10(IQR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总计数量为934个;共138例(30.7%)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颅内微出血增加溶栓治疗后血肿型出血转化(OR=6.808,95%CI2.227-20.817,P=0.001)的风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颅内微出血是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40,95%CI1.086-5.043,P=0.030)。
  研究结论:
  多发(≥3)颅内微出血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的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并与溶栓治疗后3个月的不良神经功能结局有关。提示在今后的溶栓个体化治疗中,可能需要将既往存在的颅内微出血考虑在内。
  第三部分: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
  研究目的:
  颅内微出血可能会增加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既往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强化这种影响成为临床医师关心的一大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收集在我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影像、实验室及临床资料,纳入溶栓前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患者,收集其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记录;根据ECASSⅡ标准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分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以无出血转化为参照,分析不同出血转化类型的影响因素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区外脑出血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13)岁,女性151例(33.6%),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103)min,溶栓前NIHSS为10(IQR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63例(14.0%)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OR=0.809;95%CI:0.201-3.262; P=0.766),也不增加其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结局(mRS≥3)的比例(OR=1.517;95%CI:0.504-4.568; P=0.459)。而对于合并多发微出血(≥3)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其梗死外出血转化风险(OR=9.737;95%CI:1.364-69.494; P=0.023),但对神经功能结局无显著影响(OR=1.697;95%CI:0.275-10.487; P=0.569)。
  研究结论: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需要将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作为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禁忌,但合并多发颅内微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因既往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而在静脉溶栓后发生更高的梗死区外脑出血,需要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