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和电影的艺术互渗——阿城小说与电影剧本研究
【6h】

文学和电影的艺术互渗——阿城小说与电影剧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2 阿城小说的深层意蕴

2.1 寻根:只是其一而不是全部

2.2 世俗:回返传统小说的样貌

2.3 参禅:人物状态变化的显现

3 阿城小说中的电影化想象

3.1 光影与色彩造型

3.2 画面与镜头元素

3.3 蒙太奇手法运用

3.4 通俗凝练的对白

3.5 声画合一的音响

4 阿城小说的电影改编问题

4.1 “映像写作”:陈凯歌电影《孩子王》的改编得失

4.2 经典叙事:滕文骥电影《棋王》的改编得失

5 阿城电影剧本的艺术特色

5.1 阿城剧本创作的基本脉络

5.2 阿城剧本创作中的文学性

5.2.1 背景选择:以文化而非时代为底子

5.2.2 人事处理:聚焦人物而非偏写事件

5.2.3 诗性叙述:叙事与抒情的交叉渗透

6 结语:视听时代阿城的典型意义

6.1 拓展文学创作的生存空间

6.2 增强影视艺术的思想深度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阿城是当代文坛“触电”较早的作家之一,并将剧本创作实践延续至今,其中不乏经典之作,极具研究价值。然而,目前评论界依旧局限于对阿城文学作品的研究范围内,有关其电影剧作的研究仍为空白,这无疑令本文的研究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学与电影在阿城眼中,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并非各自凝固,而是互相流通后,再回灌到各自领域内。因此,本文试图以阿城文学创作与剧本编写的艺术互渗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他从文学创作转向电影剧本编写过程中的坚守与突破。
  其中,绪论部分主要阐释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并梳理阿城在大文化视野下的兴趣转移,为下文阐明在文化浸润下阿城小说与剧本创作的独特之处做铺垫。第二部分旨在从寻根、世俗、参禅三方面着手,逐层剖析阿城小说的思想深度与文化意蕴,为下文阐释其小说的电影改编之难做铺垫。第三部分主要从光影色彩、画面镜头、蒙太奇手法、对白音响等方面,论证阿城小说中电影化的处理方法,只是对根本上是小说式的视像起辅助作用而已。第四部分从《孩子王》、《棋王》的电影改编的得失,阐明阿城小说中从电影借来的手法服务于本质上是文学的目的。第五部分总结阿城剧本创作的基本脉络,并从背景选择、人事处理、诗性叙述三方面入手,诠释阿城如何将文学性的构思带入他的电影剧本创作,使得文学和电影能够相互施加有益的影响而不损害对方在艺术上的基本完整性。第六部分旨在阐明视听时代阿城小说创作与剧本编写的两个典型意义:拓展文学创作的生存空间、增强影视艺术的思想深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