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纽约1916年区划制度及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6h】

纽约1916年区划制度及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中国近代城市制度受西方城市制度和模式的影响很大,这种状况是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本文选择美国纽约1916年区划制度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影响来开展研究,首先是因为该区划条例可以作为美国二十世纪城市规划的样板,其次是基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受美国城市规划制度影响的史实。中国学术界对美国区划制度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但尚缺乏系统研究成果。 本论文研究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美国早期区划制度,即纽约1916年的区划制度。通过四个章节,分别研究了功能分区、高度分区、密度分区条例的具体内容,及条例产生的背景控制因素,和区划边界的控制过程。第二部分,是中国近代城市的区划制度研究。分三个章节,首先从宏观上梳理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中的区划制度的发展,然后分别对南京战前“首都计划”和上海战后“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并与美国的区划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研究的创新性成果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揭示了美国纽约早期区划的科学性,使不仅知道了制度条款,也知道了制度条款背后的理由,如光线、经济等因素,达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第二方面,填补近代中国城市区划制度研究的空白。以前国内学者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制度的主要兴趣在租界,对国民政府的规划研究不够,也缺少从比较的角度来研究美中城市区划制度方面的内容。通过比较研究两国区划制度,可以看到一些异同点。相同点方面,南京1929年的颁布的《城市设计与分区授权法》可以说从内容到程序都是参照了美国的法律;而上海抗战后建成区区划的制定与纽约区划更加接近。不同点方面,首先,中国近代城市区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甚至仅仅是功能分区;而美国区划制度是独立的管理制度。其次,纽约高度分区是按照城市中的区域发展强度来控制建筑高度的,而南京建筑高度控制的具体层数和高度是根据建筑功能来定的。第三,虽然上海的纬度低于纽约,但日照标准很高。对比美国区划标准,则日照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开发强度上海低很多。这些异同点既反映了两国发展程度的不同,也看到了美国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制度的影响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