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研究
【6h】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结构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相关基础理论

2.3国内外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经验

2.4国内外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研究现状

3.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现状调查

3.1目前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基本状况

3.2 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意向

3.3课堂小组合作满意度

4.小组座位安排对合作效率的影响

4.1分组方式影响合作

4.2排放形式影响合作

4.3小组分工及人数影响合作

4.4重组频率影响合作

4.5评价影响合作

5.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策略

5.1针对分组方式的策略

5.2针对排放形式的策略

5.3针对小组分工及人数的策略

5.4针对重组频率的对策建议

5.5针对评价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课堂小组合作”调查问卷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当前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它以数个异质小组为基本组成形式,使学生能于学习过程中互相协作,实现学习的共同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首先在于对班集体进行分组,然后采取可行的座位排放形式保证其进行。不同的分组方式、小组座位排放形式都会对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为分析小组座位安排与合作效果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编制了中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卷,运用编制的问卷分别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分组和座位排放的现状、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向以及合作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关系。
  结合问卷结果,主要有以下结论:
  一、当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4人和2人小组为主,偶尔也有6人等小组。
  三、分组方式较多,主要有学生自由分组、老师安排、座位就近、据成绩分组等。各个年级的分组方式不同,分组方式的现状和学生对于分组的意向也不同。
  四、座位排放形式以经典的秧田制基础上再分组的形式居多。
  五、座位重组频率的现状是一学期内基本不进行再次重组,但是学生的意向更倾向于一学期内多次重组。
  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师和学生;评价依据侧重于合作过程和结果,学生意向则是评价依据侧重于团队精神。
  根据问卷的结果,分析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方式、人数及组员分工、座位排放形式、重组的频率、评价这五个方面因素给小组合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对策与建议为:分组方式应阶段化、自主化、多样化;座位排放形式应内涵化、简易化;小组分工及人数应明确化、合理化;重组频率应常态化、拼板化;评价应多元化、综合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