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诗文中的“冰壶”意象意蕴研究
【6h】

唐代诗文中的“冰壶”意象意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冰壶”特征研究

1.1“冰壶”之物象特征

1.11玉壶原型

1.12外润质坚,盛冰之用

1.13冰玉相融,纯洁无暇

1.2鲍照最早使用“冰壶”意象

1.3“冰壶”之清澄意象分析

1.4唐前其他人使用“冰壶”意象情况分析

2 唐代诗文中“冰壶”意象使用情况统计

2.1“冰壶”使用数量统计

2.2“冰壶”意象在唐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况

3唐代诗文中“冰壶”意象的意蕴探析

3.1唐代“冰壶”意蕴增广的原因

3.1.1政治环境清明

3.1.2唐代文人对鲍照文学的肯定

3.1.3审美情趣与文学风尚的影响

3.2寓人品清纯

3.2.1原因探究

3.2.2代表作品分析

3.3寓为官清正廉明

3.3.1原因探究

3.3.2代表作品分析

3.4寓情谊纯洁

3.4.1辨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3.4.2骆宾王最早寓意友谊纯洁

3.4.3代表作品分析

3.5称美明月、月光

3.5.1原因探究

3.5.2代表作品分析

3.6寓才能得其所用

3.6.1原因探究

3.6.2代表作家作品分析

3.7寓寒冷之意

3.7.1触感寒冷

3.7.2心境清寒

4唐之后“冰壶”意象的艺术应用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冰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经典意象。“冰壶”即盛冰之玉壶。其“物性”特征为外形圆润,色泽光洁纯净,表里清澄,触感清冷。作为文学意象,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发展演变过程为:玉壶—玉壶冰—冰壶,即从最开始的应用性器皿,发展成观赏性玩物,最后演化成具有多重意蕴的意象。南北朝时期,鲍照在《代白头吟》中最早使用“玉壶冰”,并寓以纯洁之意;刘峻作品中的“冰壶”,则取寒冷的寓意;萧统在鲍照的基础上,以寓人品高洁。此三子诗文中的“冰壶”运用,都对唐代文人发展“冰壶”的多重意蕴起了重要作用。
  唐代诗文中“冰壶”意象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情形多样。可以说,其意蕴展衍在唐代得以基本完成。在这个时期,约有90位诗人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冰壶”意象,共使用了127次。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段分析唐代诗文作品中的“冰壶”意象意蕴的使用情形,可知其意蕴发展受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如廉政要求、科举考试等)、唐代文人对鲍照文学的肯定以及当时的审美情趣与文学风尚等多种因素影响,如初盛唐时期以“冰壶”寓人品高洁、为官清廉的作品较多,中唐时期较多地对冰壶本体的清澄特征进行审美。
  归纳、探析唐代诗文中“冰壶”意象之意蕴,主要有:寓人品清纯、寓为官清廉(清廉本亦人品,但此处特指为官而言)、寓情谊纯洁,称美月亮或月光、寓才能得其用、寓寒冷之意等几个方面。其中以寓人品清纯、寓为官清廉、称美明月和月光之美的使用率最高,而寓友谊和寓寒冷之意的使用率较低。“冰壶”意蕴的发展,是唐代文人的开创意识共同推进所致,其中姚崇、王维、骆宾王、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人所起的作用尤大。唐代诗文中“冰壶”意象的运用,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为人的品行要求和文学独特的魅力。“冰壶”在唐代诗文中发展成一个意蕴丰富的精美意象,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经典。
  唐代之后,“冰壶”意象的使用颇为常见,基本上是延用唐人已完成的六重意蕴,但更加广泛和灵活地将其应用于文学创作和艺术生活中。“冰壶”意象、意蕴是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在当代的文学创作和艺术生活中,仍可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