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宋天台学研究:以四明知礼的阐释为中心
【6h】

北宋天台学研究:以四明知礼的阐释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旨趣

第二节 研究成果述要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二章 宋初佛学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北宋佛教概观

第二节 宋初天台教籍的复归

第三节 天台复兴的思想主题

第四节 天台教辨与山家山外之争

第三章 知礼的弘法生涯

第一节 生平行历

第二节 撰著活动

第三节 主要弟子

第四节 知礼弘法的“东亚性”

第四章 教典阐释差异及知礼对天台正统之确立

第一节 《金光明玄义》广略本之辨及其实质

第二节 《十不二门》之注释及“天台圆教”的认同差异

第三节 《大乘起信论》诠释差异及知礼天台正统性的确立

第五章 知礼天台学之建构

第一节 知礼天台学思想的特异性

第二节 知礼天台学之建构

第六章 知礼天台学研究之省思

第一节 学术旨归

第二节 知礼天台学之定位及其现代意蕴

参考文献

附录:知礼简谱

致谢

在校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天台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之一。它形成于隋,经唐初之式微,八世纪中叶得以中兴。其后,会昌法难及唐末五代政权更迭、社会动乱,使得天台教典佚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理发展的中断。五代末至宋初,天台教籍陆续从高丽、日本传回,这引起了对天台教义的不同解释。宋初,以四明知礼为首的山家派与山外诸师之间的论争,正与此紧密相关,这既反映出天台的思想危机,同时又促成了天台的复兴。
  四明知礼(960-1028)是宋代天台宗的义学高僧。面对宋初天台教义认同危机,他秉承智顗、湛然之旨,精简天台义理,驳斥异说,中兴天台教观,被后人推为“中兴天台”之第十七祖。北宋天台宗的发展基本上是以知礼的教学为中心。本文以四明知礼为主要研究对象,拟以宋初思想危机及论争为背景对知礼天台学的特色及构成进行现代解读,结合当时历史和社会的特性,分析那个时代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及其独特性,并对知礼的应对态度与义理建构作出阐释。
  论文特别关注宋初天台教学内部山家山外论争的核心问题及其与当时佛学共同关心问题的一致性,通过分析天台圆教认同差异及诸师的问难,发掘知礼天台圆教义的特异性,阐明知礼对天台学思想的更新与创造。作为一个有极强魄力的天台学僧,他在面临佛学义理与实践上的危机时,如何依祖师教典对天台教义进行概括与阐释,并在自身修学中实践,也是本文尤为关注的问题。而此对现代佛教发展乃至应对思想危机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除了绪论部分之外,论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宋初佛学的发展背景,介绍北宋佛教概况,探讨宋初天台教籍复归及义学复兴的思想主题,并对天台教辨与山家山外论争作出梳理,由此明了思想发展的内在必然转向,阐明知礼天台学与时代的契合。
  第二部分知礼的弘法生涯,概述知礼的生平行历、撰著活动和主要弟子,特就知礼与日本学僧之交往,阐释其佛学思想的“东亚性”,即知礼弘法与当时佛学面临课题的一致性,厘清知礼与日本学僧交往的相关义理问题,分析他对东亚其它地区学僧所阐佛学命题的回应,说明其天台学的独特意蕴。
  第三部分教典阐释差异及知礼对天台正统之确立,辨析天台学僧对《金光明玄义》、《十不二门》和《大乘起信论》等经论教典阐释的差异,考察其对“天台圆教”认同的差异性,明确知礼对天台正统之确立。
  第四部分知礼天台学之建构,透过其思想特异性的分析,阐释诸法互具及性具、感应遍在、理毒性恶、观妄心及修恶等知礼天台学思想的核心观念。这是知礼天台学思想特色所在,他在与诸宗甄别中重申自宗圆教义,努力开拓出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新阐释系统。
  第五部分知礼天台学研究之省思,探讨其学术旨归,反思知礼天台学之定位及其现代意蕴,申明知礼天台学思想对后代佛教及现代思想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知礼的天台思想有着极强的内在张力,其理论阐释给当时天台宗乃至整个佛教界注入了活力。知礼对天台特色的理解暂时解决了天台思想的内在冲突,促成了天台复兴。而在今天看来,他的思想也可能为现代的文化冲突与融会提供一种有效的诠释方法和调节不同立场、互通不同价值观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