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础音乐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6h】

基础音乐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附件一:学位论文封面样式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序 言

第1章 基础音乐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前提条件

1.1课堂竹笛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2基础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现状

1.3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基本条件

1.4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

第2章 基础音乐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具体实践

2.1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

2.3教学过程

2.4教育教学评价

第3章 基础音乐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实践总结

3.1 美育的作用

3.2 操行教育作用

3.3文化传承作用

3.4 启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竹笛进入课堂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前,就已经有许多竹笛的发烧级音乐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积极实践、探索、尝试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成果。笔者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近十年的竹笛普及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和青少年儿童综合素质成长等方面的理论,以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个案追踪法等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式,展开对竹笛进入基础音乐教学课堂实践工作的探讨。
  基础音乐课堂普及竹笛教实践学的目标是以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实现为依据。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喜欢竹笛和民族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1
  基础音乐课堂普及竹笛教学的学习内容由竹笛演奏技法、民歌与民间音乐及相关历史文化、音乐基础知识三部分组成。合理、科学利用现有的音乐课时开展竹笛进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使学习者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兼顾音乐课程教材学习和竹笛学习。经过初中三个学年音乐课堂竹笛普及教学,达到大部分学生可以演奏几首自己熟悉、喜爱的简单歌曲的教学目标。
  普及型竹笛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为示范讲解听辨法,互帮互助的小先生制,表演与竞赛法等。以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丰富音乐体验,促进个体心理品质良性发展等课堂教学目的,通过演奏竹笛来更好的认识、理解和体验音乐的目的。这与单纯的通过听、唱等方式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相比,在形式上更丰富,情感体验上更深入,特别是在促进学习者提高综合乐感(音准、节奏等)和巩固基础乐理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效果更显著。
  竹笛进入基础音乐课堂也是民族器乐教学进入学校教育范畴,落实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渠道。通过音乐课堂上相关作品的演奏、视唱和聆听等方式使青少年正确认识传统音乐,建立科学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