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验证与整合研究
【6h】

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验证与整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心理理论研究回顾及其解释模型概述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2 实验一 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的关系(模块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3实验二 不同信念任务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影响(理论论与模仿论的关系)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与总结论

4.1模块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4.2理论论与模仿论的关系

4.3 总结论

第四部分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心理理论至今,心理理论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当前心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所关注的热门课题。本研究回顾了心理理论研究的缘起和概念、内容与基本范式、问题与困境,并着重反思了心理理论研究困境与其三大解释模型(理论论、模仿论与模块论)之间的关系。先前有关心理理论研究的局限主要在于停留在现象结论的探讨上,很少采用针对性的实验来验证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合理性,更缺乏具有鉴别力的实验模式来对解释模型间的争议进行检验。因此,很难对这些解释模型进行有效的整合。鉴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对当前心理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解释模型进行研究。根据这三种理论模型的各自理论背景与观点,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点作为研究的内容。主要通过以下两个实验加以验证:(1)针对模块论提出的“选择处理器”模式(Selection Processing,SP)和“意图觉察器”模式(Intentionality Deterctor,ID)与心理理论的关系,通过以3-4岁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检验模块论的观点。(2)针对理论论与模仿论之间的争论,即在推测他人心理状态过程中,是模仿还是理论起主导作用?通过借鉴实验性分离技术,以4-6岁幼儿在两项信念任务(FB、TB任务)上的表现作为研究内容,以检验两者的各自观点。
  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3、4岁在完成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任务时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2)除了手游戏与意外内容任务之外,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以及意图理解任务上的表现均呈现显著相关,且三项任务的总分在排除年龄及性别的影响后仍保持显著。
  (3)日/夜Stroop任务与信念推理系列总分、意图理解任务在排除年龄及性别的影响后仍保持显著。
  (4)日/夜Stroop任务与意图理解任务分别可以显著预测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的能力。
  (5)4-6岁儿童在信念任务的两类问题上存在四种反应模式,分别为真正理解、“是”偏差/运用模仿、忽略推断/利用规则、猜测。通过信念任务的方式也有四种,分别为真正理解(设身处地模仿/基于信念推理)、自我中心模仿、运用规则、猜测。
  (6)4-6岁儿童在信念任务上的表现存在年龄与信念任务类型间的交互作用。在FB任务上,三个年龄组的儿童得分差异显著;而在TB任务上,三个年龄组儿童得分差异不显著。4岁儿童在TB任务上的表现好于FB任务;5岁儿童在FB任务上的表现显著好于TB任务;6岁儿童在FB任务上的表现虽然也好于TB任务,但是从两项任务的平均分上来看趋向接近与稳定。4-6岁年龄阶段儿童在两类信念任务的表现上出现了任务分离的现象。
  在综合讨论部分,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阶段-分类”框架作为整合理论论与模仿论的尝试。并结合模块论的两大假设,构建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观。这有助于理解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个体差异问题,为发展其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提供理论指导。
  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